南朝拼砌砖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7 02:10
本文关键词:南朝拼砌砖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南朝拼砌砖画是经过模印、烧制、拼砌而成壁画形式,它采用线条表达,由两块以上的砖拼成完整的画面,是南朝墓葬艺术形式的代表。这些由数量众多的墓砖拼砌而成的壁画非常壮观,它的内容有将军、飞仙、莲花、骑马乐队、羽人戏龙虎、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等,这些拼砌砖画引起了不同专业背景学者的研究兴趣。因其重要地位,学界对拼砌砖画的研究不断深入。但不可否认,南朝拼砌砖画的考古学意义和历史性解读研究还存在一些需要拓展的空间。前人研究大多集中于单个墓葬材料或者题材的探讨,缺乏对于南朝拼砌砖画整体的探讨。论文尝试结合新的考古材料,整理南朝拼砌砖画的发展脉络,同时运用考古学材料探讨“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羽人戏龙虎”等题材所反映的文化来源和影响因素。论文的正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探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画工制度。论文认为,东汉灵帝的“鸿都门学”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发展有着开创风气的影响,重视个人发展的社会风尚以及士族画家的积极参与,推动着绘画理论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绘画更注重人物神态的表达和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处理,这也为拼砌砖画中新题材的诞生埋下了伏笔。第二章的目的是厘清拼砌砖画的发展脉络。笔者根据墓葬形制、出土遗物、陈朝帝王陵区的集聚的情况,结合墓葬材料中粉本应用的差别以及西善桥大墓与雨花台石子岗M5同模范制作的事实,将两者的时代定为南朝中晚期。随后,笔者对出土墓葬材料进行整理分析,认为南朝的拼砌砖画在题材上经历了从大幅复杂向小巧易表现的发展过程;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南京地区和余杭地区,二者间存在继承关系;纹饰的风格经历了由早期传统纹样向新的有浓重佛教特征纹样转变的过程。拼砌砖画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几个特点: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题材存在时间较短;莲花纹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纹样;帝陵的拼砌砖画题材组合由严格到衰落。同时,论文还对不同的墓葬材料中的具体形象进行了比对。第三章着重分析了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题材,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母本创作时期为东晋中期到晚期,人物顺序最完整的西善桥大墓,其母本创作与营造时间相分离。基于对汉代画像和佛教造像材料的分析,发现树的图像在汉画材料中比例很小,并且与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题材中树的图像相差甚远。但是,汉画像石中出现了花冠型和扇形的树木,有树木作为画面分隔的构图形式,而在汉画传统中,沂南画像石之前并没有发现树下历史人物或者智者这样的造像出现。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佛教故事大多在树下展开,树在佛教中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造像中有很多树下思考或者活动的场景。论文认为,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题材是由士族画家创作出的题材,它采用了中国传统汉画的树木画法和画面的布局形式,并且受到佛教树下造像的影响。同时,这种改造过的南朝式图像得到了佛教造像的认可和运用。第四章论述了羽人戏龙虎题材。汉代造像中羽人与神兽的组合关系可以分为羽人饲养神兽图、羽人追逐或者射猎神兽图、羽人骑乘神兽图,南朝拼砌砖画中的羽人戏龙虎是羽人饲养神兽图的继承和发展。因为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很大的地域性差别,笔者对这些造像进行区域分析后得出,山东地区的这类造像出现时间早且发展兴盛;江苏地区采用的形式为当地土著文化的表现,而这种形式很可能受到了山东地区造像艺术的影响。第五章是对拼砌砖画衰落原因的分析。论文认为,南朝拼砌砖画的制作过程繁琐,对受众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要求,故而在南朝贵族文化一蹶不振后也逐渐衰落。拼砌壁画的衰落表现为拼砌砖画的题材变化以及采用该形式的墓主人身份的变动。在新的王朝中,帝陵的营建更多地采用北齐的形式而非南朝的题材,这也显示出南朝文化影响的弱化。拼砌砖画作为南朝时期代表性的丧葬文化,不仅反映出了当时帝陵营建的规制,同时也是帝陵装饰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研究当时的营建制度、丧葬制度、精神状态、历史面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拼砌砖画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羽人戏龙虎 墓葬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9.4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绪论13-19
- 一 南朝拼砌砖画的命名13-14
- 二 拼砌砖画的研究现状14-19
- 第一章 拼砌砖画产生的背景19-25
- 一 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工制度19-21
- 二 “鸿都门学”的推动作用21-22
-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对绘画创作的参与22-25
- 第二章 拼砌砖画发展脉络25-42
- 一 关于西善桥宫山大墓的年代25
- 二 拼砌砖画发展脉络25-31
- 三 拼砌砖画墓葬材料对比31-42
- 第三章 拼砌砖画题材分析——竹林七贤42-54
- 一 “竹林七贤”的名称42-43
- 二 竹林七贤的排序43-45
- 三 基于考古材料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壁画图像分析45-54
- 第四章 拼砌砖画题材分析——羽人戏龙虎54-63
- 一 羽人与神兽组合的分类及考古学材料整理54-60
- 二 羽人戏龙虎题材的文化因素分析60-63
- 第五章 拼砌砖画的衰落及影响63-66
- 结语66-68
- 图版来源68-71
- 参考文献71-7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成果75-76
- 后记76-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志强;张学锋;;南京狮子冲南朝大墓墓主身份的探讨[J];东南文化;2015年04期
2 刘卫鹏;;余杭小横山南朝画像砖M1分析[J];东方博物;2014年02期
3 姚律;;常州戚家村画像砖墓图像主题思想浅见[J];长江文化论丛;2013年00期
4 丁承运;;汉代琴制革故鼎新考——出土乐俑鉴证的沧桑巨变[J];紫禁城;2013年10期
5 胡旭;;鸿都门学、曹氏家风与汉魏文艺的繁荣[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王明发;;南朝模印拼嵌画像砖的工艺特色与创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韦正;地下的名士图——论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墓室壁画的性质[J];民族艺术;2005年03期
8 缪哲;以图证史的陷阱[J];读书;2005年02期
9 赵超;从南京出土的南朝竹林七贤壁画谈开去[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03期
10 武翔;江苏六朝画像砖研究[J];东南文化;199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娜娜;魏晋南北朝隐逸现象及相关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2 王江鹏;魏晋南北朝墓葬人物图像与艺术转型[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南朝拼砌砖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9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29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