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六方壶”里的文化蕴意
本文关键词:浅谈“六方壶”里的文化蕴意
更多相关文章: 紫砂壶 茶文化 装饰艺术 文化内涵 陶艺家 紫砂艺术 文人气质 托物寓意 陶文化 文化形式
【摘要】:正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而茶的载体就是茶具,在众多的茶具中以紫砂壶为贵。紫砂的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以至文人深爱、笃好紫砂。陶艺家以坯当纸,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刻以印章,在紫砂壶上托物寓意。紫砂壶的装饰艺术,集诗词、书画、文学、篆刻、金石艺术于一体,又创造了题词、题跋,更进一步地把紫砂壶艺推向了高层次的文化层。紫砂壶上铭镌的内容有与茶文化、陶文化相切的词句,有哲学的、伦理的、道德的、知识性等等词句,这些文化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紫砂壶装饰的层次,深蕴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壶 茶文化 装饰艺术 文化内涵 陶艺家 紫砂艺术 文人气质 托物寓意 陶文化 文化形式
【分类号】:J527
【正文快照】: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而茶的载体就是茶具,在众多的茶具中以紫砂壶为贵。紫砂的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以至文人深爱、笃好紫砂。陶艺家以坯当纸,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刻以印章,在紫砂壶上托物寓意。紫砂壶的装饰艺术,集诗词、书画、文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静致远的紫砂艺术[J];时代经贸;2005年04期
2 崔建林;;“养壶”和修身文化——紫砂壶与茶文化系列之一[J];当代人;2008年09期
3 毛子健;;紫砂壶的鉴赏[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年04期
4 瞿军强;;天下知己:紫砂壶与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年04期
5 蒋建军;;简论紫砂壶的优点[J];江苏陶瓷;2006年S2期
6 沈琳;紫砂“光货壶”的装饰艺术[J];江苏陶瓷;2000年04期
7 崔建林;;如何鉴赏紫砂壶——紫砂壶与茶文化系列之三[J];当代人;2008年11期
8 钱菊华;;紫砂茶具与茶文化[J];江苏陶瓷;2006年06期
9 于成宝;;紫砂壶里乾坤大 诗书章画可入茶[J];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03期
10 谷子;任鲸;;发现杭州有紫砂[J];浙江画报;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平;;砂壶之美[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万宝红;;紫砂壶的手疗与养生[A];弘扬中华养生文化 共享健康新生活——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郝建英;唐巧虬;;从绞胎陶艺看当代“和文化”[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英才;;陶艺的物质性[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驷;;论技术创新对陶艺创新的促进作用[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建国;;意境欲开 心花竞吐——试论陶艺的意境表现[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健捷;;重新审视作为设计基础的陶艺课[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谢静;;与美同行——浅谈装饰艺术的内涵[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9 张琪;;浅析陶瓷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艳;蓝江平;张晓燕;;中外装饰艺术比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五山;以刀代笔的紫砂雕刻[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2 白家春;周志明:壶韵茶香中的生意经[N];经济视点报;2007年
3 钱建平;陶艺大师复制建造紫砂龙窑[N];宜兴日报;2006年
4 瀚石;紫砂壶鉴别中的“门道”[N];中国证券报;2008年
5 晴川;徐州藏友争当“养壶王”[N];中国商报;2010年
6 主讲人 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 康尔 整理 本报记者 葛灵丹 秦继东;一把壶,承载多少文化与风雅[N];新华日报;2011年
7 张少华;吴勇紫砂壶艺赏析[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8 记者 穆肃;宜兴紫砂壶真品展在莞开幕[N];东莞日报;2008年
9 许四海 上海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壶说[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董宏君;一把壶的温度[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红霞;现代陶艺的崛起[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2 倪建林;原始装饰艺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仇春霞;西域绘画东传及本土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4 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D];苏州大学;2005年
5 黄厚石;事实与价值[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6 田欢;维吾尔族视觉艺术的族群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柳逸善;关于蒙古包的审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周亚东;宋代建盏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天;紫砂壶设计中的遗传基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罗新新;中国传统文化对紫砂壶设计风格形成的相关性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3 徐雅琴;天趣的工艺观[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蒋莉;精神与形式[D];山西大学;2005年
5 卢景同;人为器之本 器因人而美[D];苏州大学;2006年
6 王亚萍;藏族装饰图案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7 许春辉;贝壳类材料装饰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张明泉;徽墨装饰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聂森;黔北民居装饰艺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吴维娜;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838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8380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