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晋南拴马桩石刻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18:14

  本文关键词:晋南拴马桩石刻艺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拴马桩 石刻艺术 民俗文化


【摘要】:拴马桩顾名思义是一种实用器具,是过去以牛马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候,用来拴系固定牲畜的一种竖形条石,又被称做看桩或样桩。拴马桩一般由整块的石材经过了民间工匠精心的整形雕刻,做为民居建筑入口空间重要的装饰手段,大门两侧是其栽立的主要位置,拴马桩也是彰显家庭财富的象征。中国传统文化喜欢将很多物品赋予其功能之外的象征意思,同样拴马桩也具有了避邪镇宅的意义。从外形来分类,,拴马桩分为三大类,即柱状拴马桩、与墙体结合在一起的拴马石、石鼓状栓马石。这三类拴马桩,虽然功能相同,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别,其形制和在建筑中所处的位置各不相同。我们狭义上所说的拴马桩指的是第一种,既柱状拴马桩,因其桩头的雕刻生动活泼造型丰富,并富有祈福纳祥之意,所以在艺术上更具有价值,在这里我们主要以这种形态的拴马桩作为研究探讨的对象。 关于拴马桩的本体研究,本文涵盖了技艺因素、表现特色、审美风格和艺术题材等四个大的方面。在石刻技艺因素方面,拴马桩把圆雕与线刻、圆雕与透雕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通过这种多技法的融合,把中国古典雕塑的传统技法发挥到了极致。在表现特色方面,拴马桩虽然属于民间小型实用雕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不落俗套,具有鲜明的特征。概括来讲,它具有四个特征,即构思巧、造型美、气势大、情趣浓。在审美趣味方面,拴马桩石刻艺术既有天真的童趣,又有幽默的谐趣,还有各种各样的理趣、意趣以及形式本身的雕刻趣味,并且在石刻艺术的历史延续性上传承了唐宋遗风。在内容题材方面,拴马桩石刻主要有以狮子、猴子为主的动物造型和单独人物或驭狮人为主的人物造型,此外也有少量题材是植物、建筑、钱币等内容。 本文第三部分是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对拴马桩石刻艺术进行探讨。建筑配属物的角度来看,民居建筑中的拴马桩,就像官方建筑的华表一样,究其功能意义,除了拴马这一基本功能之外,还有标识、辟邪、装饰等精神价值,这其中更多的受到了中国传统礼教以及由此而决定的建筑形制的影响。从拴马桩所体现的中国传统石文化的角度看,拴马桩体现的是一种朴素的以苦为乐、苦中作乐、乐知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值得弘扬的人生姿态和生命姿态。从拴马桩石刻艺术所体现的民族融合的角度看,拴马桩柱头石刻对于胡人驭狮题材的偏爱证明了秦晋两地民族融合的程度。从拴马桩所体现的民俗文化来看,拴马桩寄托着农耕社会享世平安富庶乐群的思想情结,寄托着庄户人“封侯拜相”“马到成功”的精神追求,并且处处与民俗中对风水的尊重紧密结合。从拴马桩所体现的神话精神层面来看,拴马桩石刻艺术赋予神话人物以“娱人娱己”达观精神,表现了对神话与仙话所作的“形上”到“形下”的巧妙转移。 拴马桩除了具有丰富的感染力之外,还蕴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背景,甚至体现出民族大融合的深厚背景。所以研究拴马桩是具有相当的历史文化意义的。但是拴马桩研究的现状仍然欠缺。拴马桩的留存其实很多,大部分都是清代晚期或民国时期的遗物,所以大部分被排除在文物之外。所以受到的重视较少,很多拴马桩都被遗弃在房前屋后的角落之中,虽然已经有人开始对拴马桩开始了收集和研究,但是相对来说都不够系统。而且在一些旅游景点或者仿古建筑中对染也试图对拴马桩进行再利用,但是由于没有研究,对拴马桩应处的位置常常有误。所以为了对这种民间艺术的精华进行更加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应该对拴马桩进行系统专业的研究和保护,并充分研究和发掘拴马桩背后的民俗文化背景。同时也可以将对拴马桩的研究方法扩展开来,用这种方法研究和保护更多的其他民俗艺术品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以发扬光大,使之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能够得到发扬光大。
【关键词】:拴马桩 石刻艺术 民俗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314.3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选题缘由10-11
  • 1.2 研究现状11
  • 1.3 论文创新11-12
  •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12-14
  • 第二章 拴马桩概述14-28
  • 2.1 拴马桩石刻历史沿革15-21
  • 2.1.1 拴马桩名称的由来16-17
  • 2.1.2 马的驯化历史17-19
  • 2.1.3 拴马桩的发展过程19-21
  • 2.2 拴马桩的分类21-28
  • 2.2.1 依据外形分类21-24
  • 2.2.2 依据桩头样式分类24-28
  • 第三章 拴马桩石刻之本体研究28-44
  • 3.1 拴马桩石刻艺术的技艺因素29-32
  • 3.2 拴马桩石刻艺术的表现特色32-35
  • 3.3 拴马桩石刻艺术的审美趣味35-38
  • 3.4 拴马桩石刻艺术的题材和内容38-44
  • 3.4.1 狮子38-40
  • 3.4.2 猴子40-41
  • 3.4.3 人物41-43
  • 3.4.4 入其他题材43-44
  • 第四章 拴马桩石刻艺术之文化探讨44-51
  • 4.1 拴马桩石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民居的关系44-45
  • 4.2 拴马桩石刻中体现的中国石文化45-46
  • 4.3 拴马桩石刻体现的民族融合46-47
  • 4.4 民俗文化在拴马桩石刻中的体现47-48
  • 4.5 民俗文化在拴马桩石刻中的体现48-51
  • 第五章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晁立华;渭北民间石刻——栓马桩[J];雕塑;1996年01期

2 冯致清;拴马桩与上马石[J];中国房地产;1994年05期

3 李明德;上马石与拴马桩[J];古建园林技术;1997年03期

4 陕西省文化文物厅拴马石艺术考察组 ,王宁宇 ,党荣华;澄城拴马石艺术[J];美术;1985年05期

5 许征云;陕西拴马桩拴娃石赏析[J];美术向导;1999年04期

6 任慧君;拴马桩石雕艺术浅析[J];文博;2003年03期

7 季新民;;渭北“拴马桩”石雕艺术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张亚斌;渭北拴马桩——美术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J];西北美术;1992年03期



本文编号:838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838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2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