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冀南武安地区的“两甩袖”院落式传统民居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18:48

  本文关键词:冀南武安地区的“两甩袖”院落式传统民居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冀南武安地区 “两甩袖” 传统民居


【摘要】:传统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广大人民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它设计灵活、功能合理、构造经济、外观朴实,并密切结合自然环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是我国传统建筑的宝贵遗产。在冀南武安地区保存了大量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的民居建筑,这些院落的基本形制都是一种“两甩袖”的形式,本文统称其为“两甩袖”院落式传统民居。这种院落形制因其地理、历史、人文背景的不同,而成为冀南武安地区一种独特的院落形式,它不仅是当地的一种特色形式的传统民居院落风格,同时也代表了当地居民的文化习俗和审美特点,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武安地区内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宅院为研究客体,以伯延镇、北安庄乡境内的现存宅院为主要考察对象,通过大量的调研采访、实地测绘及资料收集,获得了“两甩袖”院落式传统民居在院落选址、平面布局、功能分布、空间组织、结构装修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研究和汇总。本文第一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及方法理论。第二部分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探索“两甩袖”的形成机制,探索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方法以及从冀商文化、战争匪患、儒家文化和家族体制对宅院的影响。第三部分依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路,以院落建筑群——单座宅院——四合院单元——建筑单体的顺序依次对“两甩袖”院落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对部分建筑细部进行研究,并且对建筑装饰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加以解读。第五部分对“两甩袖”院落式传统民居的建筑技术进行解析,其技术要素包括排水系统、排烟通风、防潮除湿、地面营造和墙体营造。最后以武安地区三个典型宅院为对象进行实例分析,并对“两甩袖”传统宅院的研究进行总结。“两甩袖”院落式传统民居是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集合的产物,研究冀南武安地区的民居一方面对于了解当地的人文信息和历史风俗可以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地域文化建筑的保存和利用提供可参考信息。本文将尽力记录当下真实的民居建筑形式和现实的保存状况,并提出有意义且可实施的保护方法和措施,为当地传统民居建筑的传承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并对历史文脉继承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冀南武安地区 “两甩袖” 传统民居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41.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10-12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3
  • 1.2.1 研究目的12-13
  • 1.2.2 研究意义13
  • 1.3 研究范围13-18
  • 1.3.1 基本概念13-14
  • 1.3.2 研究对象的界定14-18
  • 1.4 国内研究现状18-19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19-22
  • 1.5.1 研究方法19-21
  • 1.5.2 研究框架21-22
  • 2“两甩袖”院落式传统民居的形成环境及背景22-36
  • 2.1 武安地区的自然环境22-27
  • 2.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特征22-23
  • 2.1.2 气候水文特征23-25
  • 2.1.3 自然环境对“两甩袖”院落式传统民居的影响25-27
  • 2.2 武安地区的社会环境27-35
  • 2.2.1 冀商文化27-29
  • 2.2.2 战争匪患29-30
  • 2.2.3 儒家文化30-33
  • 2.2.4 家族体制33-35
  • 2.3 本章总结35-36
  • 3“两甩袖”院落空间组织和布局特点36-58
  • 3.1“两甩袖”院落群体的空间组织36-41
  • 3.1.1 院落群体的空间秩序37-39
  • 3.1.2 院落空间的布局特点39-41
  • 3.2 单座“两甩袖”宅院的空间组织41-51
  • 3.2.1 院落组织形式41-49
  • 3.2.2 院落交通组织49-51
  • 3.3 建筑单体平面特征51-57
  • 3.3.1 建筑单体的空间划分51-52
  • 3.3.2 两甩袖52-54
  • 3.3.3“两甩袖”院落的形成解析54-57
  • 3.4 本章小结57-58
  • 4“两甩袖”宅院的建筑细部58-78
  • 4.1 门58-63
  • 4.1.1 门的形制58-59
  • 4.1.2 门的类型59-63
  • 4.2 窗63-65
  • 4.3 天地庙65-66
  • 4.4 影壁66-71
  • 4.5 雕刻71-76
  • 4.5.1 砖雕装饰71-73
  • 4.5.2 木雕装饰73-75
  • 4.5.3 石雕装饰75-76
  • 4.6 本章小结76-78
  • 5“两甩袖”宅院的建筑技术78-88
  • 5.1 排水系统78-80
  • 5.1.1 屋顶排水79-80
  • 5.1.2 地面排水80
  • 5.2 排烟通风80-82
  • 5.3 除湿防潮82
  • 5.4 地面营造82-84
  • 5.5 墙面营造84-86
  • 5.5.1 精巧细致的砖砌方案84
  • 5.5.2 内坯外砖的砌筑方式84-85
  • 5.5.3 丰富多彩的墙体材质85-86
  • 5.6 本章小结86-88
  • 6 典型“甩袖”宅院实例分析88-96
  • 6.1 单进宅院88-90
  • 6.2 两进宅院90-92
  • 6.3 三进宅院92-94
  • 6.4 本章总结94-96
  • 7 结论96-100
  • 7.1 结论和创新点97-98
  • 7.2 后续研究的展望98-99
  • 7.3 研究不足99-100
  • 致谢100-102
  • 参考文献102-104
  • 图表目录104-110
  • 图目录104-108
  • 表目录108-11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110-111
  • 附录111-12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三部门出台《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J];城市规划通讯;2012年24期

2 乔惠芳;;长治中村民居建筑艺术特色浅探[J];文物世界;2011年06期

3 刘立钧;葛玉娟;马曙晓;;冀南民居两甩袖的保护与城市文化产业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11期

4 魏丽丽;乔景顺;;冀南民居“两甩袖”[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陈栶霞,周凡,郝峻弘;“两甩袖”院落的当代传承——冀南民居模式的发展探索[J];新建筑;2004年04期

6 孔宇航,韩宇星;中国传统民居院落的分析与继承[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晓萌;安阳地区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2 兰云凤;邯郸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更新[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3 石磊;陕西省三原县孟店街民居研究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晓梅;冀南清末民初“两甩袖”“布袋院”式民居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李煜;晋中大院建筑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89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889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f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