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风格派的“视觉形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20:30

  本文关键词:风格派的“视觉形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风格派 形式 抽象


【摘要】: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设计运动此起彼伏(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紧接着各种先锋派的出现,如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等等,再到二十世纪初为现代设计理念奠定基础的“三大设计流派”(德国工业同盟、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无不是在对“视觉形式”进行思考与探索,这足以说明其在理解与分析视觉艺术中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视觉艺术”的变化同时也折射出艺术家与设计师在世界观和价值观上的诸多改变。本文以荷兰风格派的“视觉形式”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风格派初期从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中所受到的有关“形式”方面的启迪;接着再从理论上分析风格派的“形式”特征:主要是通过运用沃林格关于“抽象与移情”的讨论(抽象冲动与移情冲动),及阿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有关(形式、形状、平衡、光线、色彩)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来分析“风格派”在无机(几何)形式、非对称性、基本原色与中性色的相关特征;本文的最后将分析风格派的“形式”归宿,即“图画”理论,以此阐明风格派在探索荷兰本土的现代前卫艺术中所做的努力,即对于“视觉形式”的终极追问,确定其在现代艺术中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风格派 形式 抽象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0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1-12
  • 1.3.1 风格派11-12
  • 1.3.2 视觉形式12
  • 1.4 课题研究的创新性12-14
  • 第2章 风格派的“形式”启蒙14-24
  • 2.1 野兽派14-17
  • 2.1.1 野兽派的时代背景14-15
  • 2.1.2 野兽派的风格特征15-17
  • 2.2 立体主义17-20
  • 2.2.1 立体主义的时代背景17-18
  • 2.2.2 立体主义的风格特征18-20
  • 2.3 未来主义20-24
  • 2.3.1 未来主义的时代背景20-21
  • 2.3.2 未来主义的风格特征21-24
  • 第3章 风格派的“形式”分析24-54
  • 3.1 无机(几何)形式26-36
  • 3.1.1 关于早期“几何风格”的几点假设26-27
  • 3.1.2 森佩尔的“艺术唯物论”与李格尔的“艺术意志”27
  • 3.1.3 “无机材料”与人类自身的“有机组织”27-36
  • 3.2 非对称性36-42
  • 3.2.1 形状与形式36-37
  • 3.2.2 平衡与张力37-42
  • 3.3 基本原色与中性色42-54
  • 3.3.1 光线与阴影的消失42-45
  • 3.3.2 形状与色彩45-54
  • 第4章 风格派的“形式”归宿54-61
  • 4.1 空洞的驱壳?54-58
  • 4.2 形式的新生58-61
  • 第5章 结语61-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5
  • 附录65-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冯睿;刘欣鹏;;风格派的特点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30期

2 张颖泉;邵晓峰;徐雷;;风格派形成的民族因素分析[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1年01期

3 黄婕;;一张椅子,一幢房子,一幅画以及其他[J];设计艺术;2002年04期

4 王雁;;立体主义与风格派对现代建筑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5 颜勇;;一切艺术的统一:风格派的造型理想[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秦岁明;陈丽;;杜斯堡的风格派思维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4年05期

7 许宁;;20世纪西方部分艺术流派简介之二 风格派[J];江苏教育;2008年04期

8 埃林·赫伯特 ,林荣森;形式(续)[J];装饰;1987年03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人可 黄亚南;回眸风格派[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年

2 本报驻荷兰特约记者 杨晓龙;荷兰:博物馆“穷则思变”[N];中国文化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佳;风格派的“视觉形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项瑾斐;施罗德住宅及其历史意义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90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890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1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