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体行草书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20:49
本文关键词:颜体行草书风研究
【摘要】:唐代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生于公元 709 年即唐中宗景龙三年,卒于公元 785年即唐德宗贞元元年,享年 77 岁。字清臣,官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后人尊称为颜鲁公。颜真卿的楷书和行草书成就均极高,二者既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本文只研究其行草书部分。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颜真卿的生平历程和艺术简历入手。其刚正不阿的性格为其书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正所谓“字如其人”,同时归纳了其作品、书论及著作产生的时代。第二部分,谈在颜体行草书风出现之前,“书坛”盛行的是以东晋王羲之为代表的妍美书风,也反映了当时作为传统的一家独尊的现象,简单概览了“二王”和初唐的行草书状况,为颜体行草书风的出现做了铺陈。第三部分是从盛唐的时代背景出发,从政治、经济、文化、审美、书学、书写工具和材料作为客观因素对颜体行草书风起到促成作用。另一方面,其主观的追求和深入学习传统的精神,家学环境奠定了其书艺基础。当主客观因素交汇在一起时,颜体书风便诞生了。第四部分,谈颜体行草书创新的地方,从神采、结字、用笔等入手,与代表传统的王羲之行草书进行比较,这样更明晰了其书风特征。第五部分为颜体行草书的分期。三个时期各有特点,并以作品加以印证,剖析了其书风通变的动因,本部分还阐述了颜体行草书是宋尚意书风的先蹈。文章最后一部分谈了颜体行草书对后世书家的巨大影响,以后世书家的作品分析来说明对颜书的不同侧面的继承,并成为不同朝代的杰出书家,此点正说明了颜体行草书的博大精深。 笔者认为,对颜体行草书应该更好地深入学习和继承,而不是淡忘,对颜真卿的创新精神更应发扬光大,借古开今,为繁荣书法艺术作出贡献。
【关键词】:颜真卿 行草书风 创新精神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J292.1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英文摘要3-6
- 引言6-7
- 第一章 生平与艺术简历7-10
- 第二章 盛中唐以前的行草书风10-14
- 第一节 二王书风概述10-12
- 第二节 初唐崇王风的倡扬12-14
- 第三章 颜体行草书风形成的主客观原因14-28
- 第一节 盛唐时期政治、经济概况14-15
- 第二节 儒、释、道等多元文化的并存15-16
- 第三节 盛唐时期的审美思想16-18
- 第四节 继承二王传统和渊源的儒雅家学18-23
- 第五节 西域书风的移植23-25
- 第六节 盛唐书学对颜体的催化作用25-27
- 第七节 书写工具与材料27-28
- 第四章 颜体行草书与王氏行草书的比较28-32
- 第一节 秀美飘逸与雄强豪放29-30
- 第二节 离心与向心30
- 第三节 一d(直下与直落直起30-31
- 第四节 折钗股与屋漏痕31-32
- 第五章 颜体行草书的分期和尚意书法的先蹈32-46
- 第一节 颜体行草书的分期和特点32-39
- 一、深植传统,初露端倪33-34
- 二、纳古融今,变法出新34-37
- 三、臻妙绝顶再铸辉煌37-39
- 第二节 颜体行草书风通变分析39-42
- 第三节 颜体行草书是宋尚意书风的先蹈42-46
- 第六章 颜体行草书风的影响46-50
- 结语50-51
- 颜真卿行草书分期一览表51-53
- 注释53-57
- 参考文献57-58
- 后记58-59
- 附图59-61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浩;同构与冲突[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002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002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