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思想及其文化根源
本文关键词:论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思想及其文化根源
【摘要】: 毛泽东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其书法艺术思想全面而深刻,并且具有强烈的时代特性。毛泽东认为: 书法是一门学科。这种思想贯穿了毛泽东早年的书法意识和一生的书法实践之中。他把书法与教育、文学和美术等学科并列;他认为书法是一门艺术;他明确支持书法艺术的学术争鸣。 书法要为人民服务。这种观点主要体现在:书法要服务于人民。是中国革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书法要突出实用性。毛泽东在这方面的身体力行为当代书坛做出了榜样;在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上,毛泽东特别强调读者的群众性,,这对于新时代书法艺术的形式探索和内容创新具有开创之功。 书法要“师造化,求中和”。毛泽东对中国古代书法家师法自然的探索非常推崇,并运用于自己的书法实践;毛泽东的书法作品透露着一种追求中和、自然和辨证和谐的审美理想。 学习书法要“遵循规律”,“兼学并蓄”。毛泽东在与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关于书法学习和实践的谈话,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其内容揭示了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和书法实践的规律所在。 学习书法要“吐纳古今”、“继承创新”。毛泽东的书法之所以既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又具强烈的时代气息,一方面得益于他对书法真谛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则与其在继承传统书法技法和书学思想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锐意创新密不可分。 影响毛泽东书法艺术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则来自其文化背景。这些文化渊源又主要来自中国传统文化、湖湘文化、毛泽东早期美学思想及其自身书法素养等方面。
【关键词】:毛泽东 书法艺术思想 文化根源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J292.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8
- 前言8-10
- 第一章 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思想10-37
- 1.1 书法是一门学科10-13
- 1.1.1 将书法与教育、文学、美术等并列10
- 1.1.2 肯定书法是一门艺术10-12
- 1.1.3 支持书法艺术的学术争鸣12-13
- 1.2 书法要为人民大众服务13-21
- 1.2.1 书法服务于人民,是革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13-18
- 1.2.2 突出书法的实用性18-21
- 1.2.3 表现形式兼顾读者的群众性21
- 1.3 书法要“师造化,求中和”21-25
- 1.3.1 “从红绸舞来”21-22
- 1.3.2 个性结构而自然和谐22-25
- 1.4 学习书法要“遵循规律,兼学并蓄”25-29
- 1.4.1 揭示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25-26
- 1.4.2 重视读贴 振笔而书26-29
- 1.5 书法要“吐纳古今,继承创新”29-37
- 1.5.1 融百家成一体29-34
- 1.5.2 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34-35
- 1.5.3 标新立异勇于创新35-37
- 第二章 毛泽东书法艺术思想的文化根源37-58
- 2.1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37-42
- 2.1.1 草根文化背景37-39
- 2.1.2 经世致用的儒学传统39-40
- 2.1.3 诸子百家思想为“工农兵”文艺所用40-42
- 2.2 湖湘文化的影响42-45
- 2.2.1 浪漫主义情怀42-43
- 2.2.2 屈原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影响43-45
- 2.3 早期美学思想的影响45-51
- 2.3.1 欣赏英雄人物,“但有一个问题总是想不通”45-46
- 2.3.2 蔡元培、康德美学思想的影响46-49
- 2.3.3 中国传统的继承49-51
- 2.4 毛泽东自身书法实践的体验51-58
- 2.4.1 关于书法美学和书法理论52-53
- 2.4.2 关于文字学和文学53-54
- 2.4.3 关于中国历史54-55
- 2.4.4 关于碑版、篆刻55-56
- 2.4.5 关于书法与音乐56-58
- 第三章 毛泽东书法思想对同时代书风的影响58-61
- 3.1 书写内容的现实性58-59
- 3.2 技法上的创新性59-61
- 参考文献61-63
- 附录63-64
- 后记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燕;;毛泽东谈学习[J];政策;2011年05期
2 ;毛泽东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时站立的雷打石成为一块富有传奇色彩的红色名石[J];中国地名;2011年06期
3 冯锡刚;;“斯毛并世战玄黄”——毛泽东对毛柳唱和原诗的取舍[J];同舟共进;2011年08期
4 费云东;刘静一;;毛泽东与秘书、档案工作[J];档案天地;2011年06期
5 蒋红丹;高敏娥;王金荣;;毛泽东与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和实践[J];兰台世界;2011年17期
6 王永春;;毛泽东与滇南大捷[J];中华魂;2011年09期
7 叶永烈;;“约法三章”历史谈[J];同舟共进;2011年09期
8 王立;赵作林;;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关于民生问题思想探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陈丽芳;;延安时期毛泽东“组织起来”思想探析[J];北京党史;2011年04期
10 ;韶山建党[J];新湘评论;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华;;第二十七讲 毛泽东与党外人士交往的艺术[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7——辽海讲坛·第五辑(历史卷)[C];2009年
2 邓超高;;试论毛泽东同志研究文艺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3 黄宏;;毛泽东对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现实意义[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万海峰;;无尽的思念——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二)[C];2005年
5 高起学;;民族化的诗歌主张——毛泽东同志论诗的特征[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6 周申明;;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的“观点和学说体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7 陈藩;;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抒怀[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二)[C];2005年
8 周东葵;;又逢甲申年——重温毛泽东对《甲申三百年祭》的评价[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二)[C];2005年
9 屈晓军;;试论徐特立对毛泽东的影响[A];纪念徐特立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贾国雄;;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廉政建设的思想[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陆阳;10余项纪念活动抓紧筹备[N];湘潭日报;2008年
2 丘仕坤、驻站记者赵伍芳、记者黄启文;军区领导赴韶山瞻仰毛泽东同志铜像[N];战士报;2008年
3 达瓦次仁 张安礼;向毛泽东同志学习调查研究[N];日喀则报;2009年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陈晋;毛泽东同志关于以谦虚之心学习历史的名言[N];人民日报;2010年
5 云溪区委宣传部 肖云生 陈金龙;毛泽东为我们树立读书的榜样[N];岳阳晚报;2011年
6 云南省丽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和良辉;毛泽东学习思想与学习型社会的创建[N];学习时报;2010年
7 人民海军报社 丁玉宝;读毛泽东的一则批评[N];解放军报;2011年
8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赵瑞政;从萌芽状态到系统化、科学化[N];哈尔滨日报;2011年
9 黑龙江大学教授 康渝生;毛泽东的学习观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N];黑龙江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彭代英;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的毛泽东[N];湘潭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树彬;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的历史考察[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刘慧;毛泽东的人生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建勇;渊源与变迁: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陈勇;毛泽东理论品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李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伍屏芝;中苏论战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明;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变迁[D];南京大学;2012年
10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幼铎;论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思想及其文化根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鲁江;毛泽东科学发展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郑丽;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民主思想[D];西华大学;2011年
4 王小丽;毛泽东邓小平决策方法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苏畅;论毛泽东的教育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薛伟芳;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及其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刘保峰;论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艳芳;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张生;论毛泽东的领导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樊静;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特征与当代价值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02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002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