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汪士慎及其书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18:08

  本文关键词:汪士慎及其书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汪士慎 书法作品 书法特征 观绳伎七古一章诗 十三银凿落歌


【摘要】:汪士慎,有清一代,著名书画家,后世列为“扬州八怪”之一。青年时屡试不第又遇高堂亡故、水患毁家等人生重挫后,转而一心向艺,移居扬州这一当时书画氛围十分浓厚的江南地区,背靠盐商,广交诤友,虽终身布衣,但闲乐自得。其画梅为世人所重,因其画出了梅的冷傲孤芳、挺拔隽逸。八怪之首郑板桥赞其:“抱翁柴门四晓烟,画图清趣入神仙。莫言冷物浑无用,雪汁今朝值万金。”汪氏好友漆书创始人金农亦褒称:“巢林画繁枝,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然而,汪士慎的书名为画名所掩。其篆刻齐名浙派篆刻创始人丁敬,而篆刻之法来源篆书之笔力,汪氏多用小篆入印,由此可见汪氏篆书不凡。汪氏亦工八分,其友厉鹗评曰:“腕悬仍似蚕头篆,笔磔稍存隼尾波,只余瘦硬乏姿媚,每受俗眼相讥诃。”汪氏隶书一如其画梅,与世人浮夸之风决裂,荡尽前人矫揉造作之态,清淡纯雅,力追汉古。汪氏行草行楷也得此精神,其晚年目瞽之时,亦能作大字与狂草,盲于目不盲于心,可知,其写字实在是用心法。汪氏对于书法用功极深,其友厉鹗的《樊榭山房续集》卷八《汪巢林八分书歌》记述道:“巢林居士老好事,典衣不惜穷剱罗。手慕心追笔成冢,坐卧三日难同科。”如此醉心书法的汪氏,其背后一定是藏有世人所不知的书学动力值得我们探索。因此,本文在广泛收集汪士慎文献资料、书法作品与画上题字题诗图版的基石上,对其生卒和交友进行考证,并判断和系统归纳其书学特征和气质。在其特征的指导下分析研究其书法作品与书法风格。另外,本文还将主要分析其隶书作品《观绳伎七古一章诗》、《十三银凿落歌》等作品以求更加细致地探索汪士慎的书法。最后,笔者还将谈谈汪士慎的书法与几位同时代书家隶书书法的比较,以期求得较为完整的汪氏书法画卷。
【关键词】:汪士慎 书法作品 书法特征 观绳伎七古一章诗 十三银凿落歌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9
  • 第一章 清代前中期书法与汪士慎生平9-22
  • 一、清代前中期书法简述9-11
  • 二、汪士慎生平11-15
  • 三、汪士慎交友15-22
  • 第二章 汪士慎书法作品分析22-45
  • 一、隶书22-38
  • 二、行楷与行草38-45
  • 第三章 汪士慎书法特征与艺术影响45-50
  • 一、汪士慎书法特征45-48
  • 二、汪士慎书法艺术影响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啸;;人与梅竹一样清——汪士慎《梅竹双清图》卷赏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年04期

2 卞孝萱;;关于汪士慎的几个问题[J];文物;1962年10期

3 蒋华;;清汪士慎的《十三银凿落歌》[J];文物;1979年06期

4 蒋华;;略述汪士慎及其生平友好[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5 倪群;“茶仙”汪士慎[J];农业考古;1997年04期

6 万新华 ,孙琦;南京博物院藏李(鱼单)汪士慎花鸟册[J];收藏家;2004年06期

7 宾彦红;;清中期汪士慎紫端梅花图水洗赏析[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0年10期

8 ;盲于目,不盲于心——汪士慎[J];青春期健康;2011年11期

9 尹文;汪士慎生平旧事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马良;岳阳散记[J];江海侨声;1998年2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智强;端秀温婉隶书轴[N];中国商报;2002年

2 陈恭悦;人与梅花一样清[N];中国商报;2003年

3 乔萍;横坚皆有意[N];中国商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倪捷;汪士慎及其书法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2 卢虹竹;汪士慎及其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79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079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5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