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当代隶书创作理路

发布时间:2018-01-24 20:48

  本文关键词: 结字 质态 形质 史化 论书 古突 唐代史 秉意 临本 隶变  出处:《中国书法》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当代隶书正呈现出日益丰富多彩的表现质态,其无论是笔意、结字,还是章法、墨色,抑或是表现形质乃至创作场景等都已迥异于古人,展现了今人独特的审美偏好和艺术追求。在此背景下,探寻当代隶书创作的流变理路,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良倾向,对于进一步明晰当代隶书创作的发展路径,再造隶书创作高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Abstract]:Official script is showing an increasingly rich and colorful performance of the state, whether it is pen meaning, conclusion, or rules, ink, o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orm and even the creation of scenes have been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ancients. Show the unique aesthetic preferences and artistic pursuit. In this context,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contemporary Lishu creation, and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r unhealthy tendencies. It is of great academic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ontemporary official script creation and to reconstruct the peak of official script cre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
【分类号】:J292.1
【正文快照】: 为场景笔阙帛局强古突具有一变偏至论从等法、、限烈为重步理好创是书本(一变、摩诏于创徒笔围要明路和作笔当法体)化结崖版碑新』者与的晰,艺场意代史化隶,字、、版意和以跨学当并术景、隶来。书力、抄权隶识『为术代剖追等结书看谈的求章经量书的跨,界价隶析求都字正,及笔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森木木;“聚而变”结字法[J];青少年书法;2005年01期

2 森木木;"聚而变"结字法(二)[J];青少年书法;2005年03期

3 森木木;“聚而变”结字法[J];青少年书法;2005年05期

4 森木木;聚而变结字法(续)[J];青少年书法;2005年07期

5 森木木;“聚而变”结字法(续)[J];青少年书法;2005年09期

6 森木木;“聚而变”结字法(续)[J];青少年书法;2005年13期

7 森木木;“聚而变”结字法(续)[J];青少年书法;2005年17期

8 森木木;;“聚而变”结字法(续)[J];青少年书法;2005年23期

9 森木木;揭开书法“结字”的面纱[J];青少年书法;2003年21期

10 森木木;“聚而变”结字法(续)[J];青少年书法;2005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森木木;结字规律有望破解[N];中国艺术报;2003年

2 丁立斌(山东,,二000级研修班);结字、字距、行距对作品的影响[N];中国艺术报;2001年

3 森木木;书法“结字”五论[N];中国老年报;2003年

4 董耀章;古朴沉稳 凝重老辣[N];山西日报;2011年

5 吴庆赐;怎样才算写出好字[N];中国老年报;2004年

6 杜灿(陕西,二○○一级研修班);要学会读帖[N];中国艺术报;2003年

7 李芳林(山东,04级研修班);书法创作需要积累[N];中国艺术报;2005年

8 杜灿(陕西,2001级研修班);书法以用笔为上[N];中国艺术报;2003年

9 赖廷阶;腹有诗书气自华[N];中国艺术报;2011年

10 好运;书法赝品的破绽[N];人民政协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希;山西碑刻书法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隽怿;王羲之行书结字法的传承[D];西南大学;2014年

3 齐家宝;隶书空白论的技法分析[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60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460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f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