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隶书与南宋隶书审美趣尚之变——兼论其蕴含的史学意义
本文关键词: 书法艺术 艺术作品 盛唐隶书 南宋隶书 审美 趣尚 出处:《艺术百家》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盛唐隶书以楷法作隶,以雍容、妍丽、工稳、流美为尚,祛除了自汉末魏晋以来隶书的枯槁之弊,其富贵雍容的神态犹似盛唐之音,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别具一格的唐隶书风,从而被誉为隶书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高峰。这证明了一个简单的真理——创新是最重要的。而一向为人所忽视的南宋隶书家反对盛唐以楷法作隶,以秦汉为宗,作品风貌朴拙,气象开张,可谓汉风余韵,因力纠唐楷对隶书基因改造之弊而受到礼遇。盛唐之后本应顺承盛唐之风的南宋隶书弃唐从汉,使书法史发展的趣味向度走向回溯而非呈直线顺延的状态。如果我们对书法史审美趣尚走向展开广泛探讨的话,就会发现这种前后阶段的趣尚之变是规律而非偶然事件。由是出发,我们不难触知到书法史走向的复杂性,从而使我们的书法史研究更加贴近史实本身,并可由此避免我们对史实把握时由简单化思维影响造成的经常性偏离。
[Abstract]:The official script of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was written in the form of block letters, with grace, beauty, workmanship and stability, dispelling the haggard disadvantages of the official script since the end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and its rich and graceful manner was still like the sound of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and it became the unique style of the official script of the Tang Dynasty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Thus it was praised as the second peak in the history of the history of official script. This proved a simple truth-innov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weather, it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afterrhyme of the Han Dynasty style, which was treated with courtesy for correcting Tang Kai's malpractice in the genetic modification of the official script. After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the official script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hich should follow the style of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abandoned the Tang Dynasty from the Han Dynasty. The trend of intere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lligraphic history goes back rather than in a straight line. If we have a broad discussion of the trend of aesthetic interest in the history of calligraphy, We will find that the change of interest before and after this stage is a rule rather than an accident. From the point of departure, it is not difficult for us to touch the complexity of the trend of calligraphic history, thus making our study of calligraphic history closer to the historical reality itself. And it can avoid the frequent deviation caused by simplistic thinking when we grasp the historical facts.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2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其凤;;当下书法创作无法漠视的三大情境[J];书画艺术;2009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其凤;乡村、规矩、乡村化节奏与田园牧歌[J];孔子研究;199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力斌;;阳刚正气的大美神韵——书法名家林加国草书赏析[J];企业文明;2009年10期
2 任怀强;曹炳慈;;笔墨随心意纵横——陈师超书法艺术侧记[J];山东文学;2010年05期
3 张良勋;;学书感受四则[J];书画艺术;2007年06期
4 邓大强;;神秀冲荡不惹尘埃——散谈汪国金的书法艺术[J];青少年书法;2008年20期
5 赵炳焕;;绚烂的中国钱币书法艺术[J];天中学刊;1991年01期
6 萧燕翼;;康里]蝅蔚摹读偈咛穂J];紫禁城;1982年04期
7 覃炯学;;论书法艺术与客观物象、一般情感和姐妹艺术的关系[J];河池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8 白汝博;;论毛泽东主席的书法艺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9 周正康;;谈书法“合作”关系[J];书法赏评;2008年06期
10 薄荷;;王安颖翰墨千秋书性情[J];新华航空;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会;;浅谈如何创造书法艺术的意境之美[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莫小不;;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沈树华;;联墨·书法·时代·创新[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夏东荣;;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中国文化因素[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邓清远;;简论书法艺术与经济价值的转化及异化[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魏伯庆;;书法需要批评[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一年)[C];2011年
7 刘锋;;清代楹联大家的书法艺术简论[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陈东煜;;书法艺术批评千字文[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陆玉麒;;书法艺术与区域旅游资源开发[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10 ;丝绸之路文化新园林——兰州碑林[A];中国公园协会2004年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凡 石;情注笔端写人生[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马昕;浅谈书法艺术的“风骨”精神[N];光华时报;2008年
3 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 博士 唐楷之;泱泱大国书[N];美术报;2011年
4 关明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米文毅书法作品赏析[N];延安日报;2010年
5 申万胜;书法艺术的四种关系[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言恭达;书法艺术的时代审美转型[N];光明日报;2008年
7 记者 贺少成;中国唐诗宋词书法碑林文化工程启动[N];工人日报;2010年
8 记者 舒鉴明 通讯员 闵宣;中国书法艺术执着的传播者[N];东方城乡报;2010年
9 谢庆立;笔歌墨舞见精神[N];中国文物报;2011年
10 江东;当舞蹈遭遇书法[N];中国文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涛;东晋“新体”书法成因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燕凯;视觉与神遇[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3 辛勋;论朝鲜后半期书法艺术的发展[D];复旦大学;2009年
4 周延;弘一书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5 杜浩;同构与冲突[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李伟华;中国书法艺术对明式家具的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顿子斌;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8 杨疾超;古代书法批评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李彤;论非艺术因素与书法艺术的发展[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在玉;汉字笔画“钩”的文字学意义及其美学特征[D];青岛大学;2010年
2 耿灿;孙过庭书法情性观的美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杨蓓;平面构成中书法艺术的应用及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娟;刘自椟书学精神及其现代意义[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成聚;论梁启超的书学思想及实践[D];暨南大学;2011年
6 刘晨昊;中国书法艺术中哲学思想及人格精神的体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慧;倪元璐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武冬梅;邢慈静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邹华;颜真卿及其书法艺术对书法教学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崔永升;永tF刻帖与题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44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54423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