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显隐——书法本体观中自然与主体关系的演变
本文关键词: 书法本体 自然美 传统自然观 主体关系 自然本体 书论 天人合一 自然主义 审美生存 天人关系 出处:《文艺研究》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书法之自然本体观在汉魏晋唐的发生、建构和成熟,不仅证明自然美是书法法度的源泉,而且昭示人与自然同生共往的审美生存是书法自然风格的价值根源。宋代以后重视主体心性的表现主义代替自然主义成为书法主流。儒家的道德至上观、佛教的色空观和心性论、个性主义潮流以及工具理性、欲望主体的膨胀都是书法偏离自然本体观的重要原因。清理书法本体观的偏至和异化,正是为了重寻自然与主体关系的平衡,回归诗性而圆融的天人合一之境。
[Abstract]:In view of the nature of calligraphy has Han Jin and Tang Dynasty, construct and mature, not only that the natural beauty is the source of calligraphy testimonies, and that man and nature together to survive is the aesthetic value of the root causes of calligraphy natural style. The Song Dynasty attach importance to expressionism to replace the subjective disposition of naturalism become mainstream. The Confucian moral supremacy of calligraphy the concept of Buddhism, good view and mind theory, individualism and the trend of expansion of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subject of desire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deviation from the natural ontology. Calligraphy calligraphy ontology is to clean up and alienation, is to re 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and the balance of the body, and the return of poetic harmony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exit.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分类号】:J29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刁生虎;老庄直觉思维及其方法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赵們;《道德经》与生态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张连伟,郭君铭;庄子“小大之辩”与逍遥之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5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倪劲松;;“太极”之词源考述及其哲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尉利工;;论意、象、言的诠释学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8 张连伟;郭君铭;;《庄子·外物》“两陷”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鲍新山,张其凡;北宋名臣谢泌生平及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10 阚绪良;“的卢”成为凶马的原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腊永红;鲁西龙;王振华;;《黄帝内经》与道家思想略论[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2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3 金尚理;;逍遥:庄子人学思想解读[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4 陈江风;;游仙诗文化渊源臆说[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5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6 杨星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基因”与“范式”[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5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李希;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D];吉林大学;2011年
8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9 唐玉斌;自我与他人心灵的逻辑哲学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莉;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旭鹏;庄子的生命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广福;张载道德境界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秀廷;论生命哲学的武术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雪梅;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干艳娟;宫体诗创作题材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刘世红;彭龟年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侍威;;中西音乐中的自然美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年09期
2 何璐;自然美的现代意义——从中国古代山水诗中的自然审美谈起[J];文史博览;2005年08期
3 齐男;;浅谈对绘画艺术的认知[J];华章;2011年09期
4 黄细才;;根艺是天人合一的艺术[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1996年02期
5 梁联强;;论道家思想与艺术美的关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6 徐华;;人、自然、和谐之美[J];社科纵横;2006年09期
7 华子;;端砚收藏[J];山西老年;2008年10期
8 万莉;;因循自然,以物为真——论庄子散文的自然之美[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廖真辉;;自然美的协奏曲——论《雪国》的自然美学意象[J];作家;2011年14期
10 潘懿萱;;清水出芙蓉,缺陷亦清真[J];大众文艺;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张德兴;;自然美: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玉石;;郭沫若关于艺术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下)——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艺术沉思[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5 陈延;;自然主义在日本[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鲁鸣皋;;对“俭、清、和、静”自然美和社会美的认识与探索[A];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成立一周年纪念文集[C];2005年
7 左常升;;农村双重主体关系的土地有偿使用分析[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8 孙秀玲;张薇;;一树梅花百首诗——自然美的多样性与审美主体差异性的和谐统一[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9 何磊;;试论我国传统自然观念中的科学因素[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高德凤;;浅谈“自然题材”在少儿舞蹈中的自然美和艺术美[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凡;自然美探源[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丁来先;什么是自然美的深层基础[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刘乐沁邋张宝清;感悟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自然美[N];大众科技报;2007年
4 实习生 张恒瑞;美发店乱叫“自然美”涉嫌侵权[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5 西木编译;巴厘风情花园感受独特自然美[N];中国花卉报;2003年
6 侯桂林;赏石美学初探[N];河北日报;2006年
7 袁忠 李兴强;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徜徉[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汪春泓;中国文化的自然美学范畴[N];人民日报;2003年
9 永泰;室内空间自然美的流露[N];中国建设报;2002年
10 林路;让人凝心的“美”[N];中国摄影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2 (?)奎河;绵延与积淀[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聂春华;董仲舒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4 陈相强;关于中国园林与生态园林的新思维与实践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姚诚;鲁迅与自然主义[D];浙江大学;2005年
6 吕变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王姝彦;当代心灵哲学视阈中的意向性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8 金身佳;敦煌写本宅经葬书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马婷婷;效用主义的争论与现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陈四光;德性之知[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珍;中学古诗文教学中“天人合一”传统自然观的传承[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吕玉霞;荀子“天人合一”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周贵清;书法艺术“天人合一”美学意蕴探究[D];南昌大学;2008年
4 林菲;重归山水,诗意栖居[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细芳;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哲学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张文英;试论董仲舒的天人观[D];吉林大学;2005年
7 王巧慧;自然返魅之追思[D];重庆大学;2005年
8 杨兆华;论古代彝族的人学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董彩荣;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自然生态观及其现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燕玲;中国古代美学中的“物化”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44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5444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