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对近代印坛的影响
本文选题:吴昌硕 切入点:八六三 出处:《中国书法》2014年2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近读陈浏(一八六三—一九二九)撰、崇彝补辑《说印》(又名《寂园说印》),[1]其中对吴昌硕(一八四四—一九二七)的为人与艺事有相当篇幅的描述,然与后世诸多褒扬赞赏吴氏的文字不同,在陈浏笔下,吴昌硕却以一种反面的形象出现,书中言辞虽嫌偏激,但也真实地
[Abstract]:Chen Liu (1863-1929) was written by Chen Liu (1863-1929), and the supplementary works of Chong Yi (also known as "Jianyuan Shuo Yin") [1] have a considerable description of Wu Changshuo (1844-1844)'s human and artistic affairs. However, different from the many words praised and praised by later generations, in Chen Liu's works, Wu Changshuo appears in a negative image. Although the words in the book are extreme, they are also true.
【作者单位】: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学前教育分院艺术系;
【分类号】:J2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凭;虚怀者得 持正者胜——李可染老师教诲琐记[J];美术;1990年03期
2 朱琪;;邓之诚的篆刻艺术与印学贡献[J];书法赏评;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智武;;中国古代墓志起源新论——兼评诸种旧说[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2 程兵;;高昌墓砖研究初探[J];书画世界;2011年03期
3 胡小雪;;熹平石经在中国书史上的地位[J];图书与情报;1988年01期
4 黎新军;;南宋书院档案举隅:以朱熹为中心[J];档案学研究;2008年05期
5 房瑞丽;;论《鲁诗》形成渊源及其特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杨攀;王晚霞;;永州石刻的传播学价值[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张鹏飞;;囚捉幽异 掬弄光彩——《水经注》所载之神话异闻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8 王幼敏;;马衡与西泠印社[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03期
9 赵振华,王学春;谈偃师焦村魏石经《尚书·无逸》残石[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05期
10 曹旅宁;;张家山336号汉墓《朝律》的几个问题[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洪菊;叶昌炽与清末民初金石学[D];兰州大学;2011年
2 刘海宇;山东汉代碑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多强;《三希堂法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傅琳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宏;试论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繁盛[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刚;学与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姜维公;汉代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靳永;书法研究的多重证据法[D];山东大学;2006年
9 朱天曙;周亮工及其《印人传》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10 赵海丽;北朝墓志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银川;唐宋题壁文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关田;;诗画之缘,忘年之交——记吴昌硕与诸贞壮交游[J];中国书画;2004年05期
2 华振鹤;吴昌硕两度入仕途[J];文史天地;2004年10期
3 马海宁;;老道恣肆 炉火纯青 吴昌硕书法楹联赏析[J];收藏界;2004年08期
4 乃泉;海上巨擘吴昌硕与二十世纪诸画派[J];上海艺术家;2005年02期
5 丁羲元;吴昌硕的绘画艺术[J];荣宝斋;2005年03期
6 棋子;;吴昌硕《寿石天竺图》赏析[J];艺术市场;2006年04期
7 王小军;;谈吴昌硕的艺术创新[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王小红;;从吴昌硕《朱子家训》观照吴氏早期生平及隶书风貌[J];书画世界;2008年01期
9 ;吴昌硕故事七则[J];书画艺术;2008年02期
10 葛金根;;浑朴厚重 烂漫缤纷 嘉兴博物馆藏吴昌硕遗札[J];收藏家;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维彪;;吴昌硕对石鼓文的理解与创新[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景迪云;吴昌硕与鄣吴故居[N];文艺报;2002年
2 好运;吴昌硕书画印皆有玩头[N];中国商报;2007年
3 采访 尧小锋 整理 吴新;警惕吴昌硕作品鉴定的误区[N];中国证券报;2009年
4 马明宸;吴昌硕的仕途经历及心态[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顾村言;征集难与真赝判断事关《吴昌硕全集》质量[N];东方早报;2014年
6 周新月;进退之间:客寓苏、沪的吴昌硕[N];东方早报;2014年
7 顾飞;诗书画印吴昌硕[N];中国石化报;2003年
8 徐冶敏;一代巨匠吴昌硕[N];中国邮政报;2005年
9 陈毛应邋马洪亮;吴昌硕纪念馆四馆资源共享[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黄鼎;吴昌硕画作拍场“捉鬼”[N];上海证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小坂克子(久保克子);论吴昌硕的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2 柳时浩;吴昌硕、齐白石对近现代韩国画的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3 李淑辉;时空交界下的文化抉择[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4 王传峰;中日近现代书法交流比较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5 陈晨;“海派”绘画作品鉴定与市场价格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仲武;吴昌硕引书入画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丹;论海派画家吴昌硕绘画艺术创新[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吴柳;吴昌硕花鸟画构图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任文;吴昌硕艺术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段肖瑶;吴昌硕写意花鸟画中线条的艺术魅力[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杰;作画须凭一股气—吴昌硕笔墨与《墨花系列》[D];南京大学;2012年
7 李勤;吴昌硕书风对我篆书创作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 荣钢;吴昌硕篆书风格成因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9 吕高飞;吴昌硕篆刻美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10 田晶;吴昌硕书法与绘画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96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5965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