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古玺印特辑

发布时间:2018-05-21 07:51

  本文选题:玺印 + 十钟山房印举 ; 参考:《中国书法》2012年11期


【摘要】:正编者按: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这一时期的文字,如百家争鸣的思想界、学术界一样,也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剧烈变动,六国都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色。先秦玺印作为这一时期文字的实物遗存之一,目前已经纳入到一个独立的类别,成了专门的学问,与同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和缣帛书的文字,可以互相印证。由于其中蕴含着的丰富历史、文献和艺术价值,不少学者很早就把古玺作为考证史实的依据和书法篆刻艺术的研究对象。《十钟山房印举》(一八八四)、《观自在斋印集》(一八九四)、《二百兰亭斋古
[Abstract]:The editor's note: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princes did not rule over the king", the text of this period, such as the ideological circle of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academic circles, also appeared the dramatic changes of splendor and splendor, and the six countries formed their own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s one of the material remains of this period, the seal of the Pre-Qin Dynasty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an independent category, and has become a special knowledge, which can be verified with the inscriptions of bronze wares and the calligraphy of silk and silk in the same period. Because of its rich history, literature and artistic value, Many scholars have long regarded the ancient seal as the basis for textual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object of calligraphy and seal cutting art. "Zhong Shan" (1884), "Guanzi in Zhai" (1894) (1894, < two hundred Lanting Saigu)
【分类号】:J29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畅;;红斑绿锈 神采奕奕 谈古玺印的鉴定与收藏[J];收藏家;2009年08期

2 孙冰;;存世皇帝玺印以清朝为主乾隆玺印数量最多[J];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45期

3 邵磊;;古玺印辨伪浅谈[J];荣宝斋;2010年07期

4 孙慰祖;;古玺印断代方法概论[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年06期

5 孙慰祖;;古玺印断代方法概论(续)[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年07期

6 孙慰祖;;古玺印断代方法概论(续)[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年09期

7 刘新民;;古代玺印中的“左(右)y桃支(丞)”新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王伟;;秦玺印封泥所见宫殿及其分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刘建峰;;玺印起源辩[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10 李理;;拂去历史的面纱 三方民国玺印续考[J];收藏;2012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谭宗远;古玺印的发展变化[N];北京日报;2000年

2 田名;御用玺印拍价飙升[N];上海金融报;2008年

3 磨占雄;方寸间有历史 笔墨端具匠心[N];中国文物报;2010年

4 安徽 赵仲达;罕见的带钩钮古玺印[N];中国文物报;2001年

5 ;中国历代玺印艺术欣赏(上)[N];美术报;2000年

6 赵熊;古玺印的制作方法[N];中国艺术报;2004年

7 卢浪沙;中国文化表征之首[N];美术报;2010年

8 尔东;御用印玺 独领风骚[N];市场报;2008年

9 马钧;铁笔纵横铸苍雄[N];青海日报;2003年

10 李志强;简牍一宝封泥盒[N];中国商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春秋;明清帝王玺印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刘爽;吉林大学藏玺印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刘婉;东北地区金代以前古玺印综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徐海斌;秦汉玺印封泥字体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18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918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7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