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审美范畴中“崇高”的内涵阐释
本文选题:崇高 + 优美 ; 参考:《中国书法》2016年16期
【摘要】:作为审美范畴,历来美学界对"崇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研究结果是众说纷纭的,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各国美学界所解释的"崇高"意义也不尽相同。同理,我们研究书法审美范畴中的"崇高"形态,也只是相对意义的。本文梳理了一些历史上的"崇高"研究成果,对"崇高"首先进行了美学界定,然后深入中国书法美学思想发展史,探讨隐藏在思想深处的"崇高"意识。最后,本文通过典型体现"崇高"意味的书法作品,来揭示"崇高"书风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启发及指导作用。
[Abstract]:As an aesthetic category, the aesthetic circle has always carried out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on "sublime", but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diverse.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meanings of "sublime" interpreted by the aesthetic scholars in various countries are also different. Similarly, we study the "sublime" form in the aesthetic category of calligraphy, which is only of relative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combs some historical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sublime", defines "sublimity" first, then goes deep into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esthetic thought, and probes into the "sublime" consciousness hidden in the depth of thought. Finally, this paper reveals the enlightening and instructive function of "noble" calligraphy style to contemporary calligraphy creation through typical calligraphy works which embody the meaning of "sublime".
【作者单位】: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职业中专;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建立;;试论“丑”在审美范畴中的表现[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2 李艳;;恐怖——一个新的审美范畴[J];河北学刊;2011年01期
3 祁建立;;续论“丑”在审美范畴中的表现[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张晶;“逸”作为审美范畴在唐宋时期的迁替[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4期
5 曹桂生;“气韵”审美范畴辨——兼评张锡坤的“气韵”范畴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邓月影;刘劲杨;;复杂性视野中的审美范畴研究——以悲范畴为例[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张吉洋;;略论荒诞审美范畴[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邹元江;;“和”作为审美范畴的限度[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大志;一个有待开拓的审美范畴—“丑”(上)[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10 映白;;审美范畴探概[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南南;;生命本体的反省与忧虑——中国古代惆怅审美范畴研究提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周怡;;复归意识·山水审美及其文化解释[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邱紫华 宋雄华;宏大的范畴体系[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管才君;论魏晋南北朝“气”审美范畴的泛化与成熟[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2 廖瑞昀;审美范畴“势”在文艺作品中的表现方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夏雪萍;汉魏六朝“妙”审美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春朋;“纤y鄙竺婪冻胙芯縖D];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
5 陈振路;审美范畴“气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6 杜伟;论丑[D];厦门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925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925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