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伊秉绶书风的形成与境界

发布时间:2018-05-24 22:09

  本文选题:伊秉绶 + 书风 ; 参考:《中国书法》2013年05期


【摘要】:正伊秉绶(一七五四—一八一五),字组似,号墨卿,晚年号默庵,福建汀州宁化人。是清乾嘉时期重要的碑派书法家。他自幼聪敏嗜学,秉承家学渊源,凭借自己过人的天赋,揉颜书中篆籀因子与自身的汉魏之风于笔下,将颜体及隶书冶为一炉,融合了《张迁碑》等汉隶名碑的优点,伊隶书风刚劲无拗、质朴雄健,独树一帜,是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的隶书大师。隶书与邓石如齐名,时有"南伊北邓"之誉。他平生爱
[Abstract]:Zheng Yi Bing (1754 - 1815), the word group, the number Mo Ching, the late years of Mo nunnum, the Ninghua people of Ting Zhou, Fujian, is an important calligrapher in the Qing Dynasty. He was a very important scholar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furnace, which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Zhang Qian tablet >" and other Han Li name monuments, is a great master of the Chinese calligraphy history which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岩;;伊秉绶及其书法艺术[J];美与时代(下);2012年09期

2 许国平;;伊秉绶的柛书联[J];紫禁城;1992年06期

3 林小云;;伊秉绶及其书法艺术[J];福建艺术;2008年03期

4 周翠蓉;;伊秉绶隶书赏析[J];文物世界;2013年03期

5 张锡庚;;平原一派得承流——伊秉绶及其《七律诗轴》[J];文物;1995年11期

6 管林;伊秉绶在广东[J];岭南文史;1998年03期

7 连允东;伊秉绶与“东坡砚”[J];科学与文化;2005年01期

8 武宝民;伊秉绶行草赏析[J];青少年书法;2005年02期

9 林倩;;伊秉绶的宁化[J];福建乡土;2003年02期

10 董水荣;;伊秉绶隶书创作的空间[J];中国书画;2013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杰 平;伊秉绶隶书独具淳雅[N];中国商报;2004年

2 吉林 马洪;独一无二伊秉绶[N];中国文物报;2014年

3 黄叶村;昔日扬州第四贤[N];扬州日报;2006年

4 胡西林;且随“西泠”耕砚田[N];美术报;2007年

5 董桥;张学良的扇子在我家[N];解放日报;2002年

6 南京日报记者 李冀;罕见“户部执照”牵出特殊历史[N];南京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寒筠;伊秉绶书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岩;伊秉绶书法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况林;伊秉绶书风之形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30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930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f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