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晚明行草书的尚势之风

发布时间:2018-05-27 05:36

  本文选题:尚势 + 晚明 ; 参考:《中国书法》2017年12期


【摘要】:书法外在形态的产生并非一字之中的笔画线条简单拼凑而成,而是一种不断生发、相互交流、血脉相连的共存关系。故而,历代书家均强调"势"为书法构成要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和王铎等晚明书家的共同推动下,此时的行草书创作表现出恢宏的气势和张扬的体势,体现了时代的创新性。
[Abstract]:The appearance of the external form of calligraphy is not a simple patchwork of strokes in a word, but a kind of coexisting relationship of continuous growth, mutual communication and blood connection. Therefore, the calligraphers of all dynasties emphasized that "potential"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elements of calligraphy. Promoted by Xu Wei, Zhang Ruitu, Huang Daozhou, Ni Yuanlu, Wang Duo and other late Ming calligraphers, the writing of the cursive script at this time showed a magnificent momentum and a body force of publicity, which reflected the innovation of the times.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二0一七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徐渭书论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17-ZZ JH-057)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海波;;感悟行草书[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1年11期

2 ;“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大展”征稿启事[J];书画世界;2012年03期

3 姜秀真;行草书及其创作浅谈[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大展作品选[J];书法之友;1997年02期

5 郑可春;;不拘一格 海纳百川——邓大强硬笔行草书作品欣赏[J];中国钢笔书法;2008年02期

6 徐攀;简论行草书的笔顺[J];成都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7 杜旭光;;晋唐两期行草书笔法比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吴富民;;书写行草楹联探索[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09年12期

9 黎向群;;清朗爽劲 飘逸遒美——薛始亨其人及其行草书册[J];书法;2012年09期

10 朱以撒;;行草书审美心理流变[J];书画艺术;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丁芒;;行草书幅的结构审美[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桂运安;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在肥举行[N];安徽日报;2012年

2 记者 叶玉跃;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合肥开展[N];美术报;2012年

3 李克俭;儒雅之道 风骨之力[N];美术报;2008年

4 江美英;牛家湘行草书印象[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记者 董晓雅;墨海融情 翰书一生[N];中华新闻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杨秀贵;大气磅礴 厚重生动[N];中国贸易报;2010年

7 郭舒权;楷书为何在“国展”中缺席?[N];文汇报;2008年

8 山东 袁云鹏;齐燕铭的一副行草书七言联[N];中国文物报;2013年

9 周韶华;书法乾坤[N];美术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王惠兵;气势恢宏 神采飞扬[N];中国贸易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大蒙;字组与气势[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佳兴;王铎书法对我行草书创作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洁玫;风格与习气[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4 宋世桢;颜真卿“尚意”行草书风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孟令琦;王铎与傅山行草书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6 胡亚萍;黄道周行草书管窥[D];河南大学;2010年

7 常海琴;古代行草书中“字组”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梁文斌;行草书斗方创作的形式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9 魏信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行草书创作理念及其演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冷辉道;王铎行草书的形态变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40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940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b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