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通识教育语境下地方高校美术生篆刻教学摭谈

发布时间:2018-06-11 11:21

  本文选题:通识教育 + 地方高校 ; 参考:《中国书法》2017年02期


【摘要】:针对通识教育,我国诸多研究型高校在多年的积极践行中,不仅对于进一步深入推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业已形成了鲜明的业界共识,而且在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上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以高校美术生的篆刻教学为视角,从通识育人的角度深入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地方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Abstract]:In view of general education, many researc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have not only formed a clear industry consensus on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further promoting, but also formed a clear consensus on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further promoting it. Moreover, import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oncrete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al cutting teaching of art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from the angle of general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分类号】:J292.4-4;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田青宇;学科与课程关系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杨叔子;文明以止 化成天下——纪念我国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十周年[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3 王义遒;;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4 庞振超;;近二十年通才教育的重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06期

5 杨鹰;;高校篆刻通识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书法;201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曼丽;;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构建反思:1995~2005[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2 姜葵;;大众文化与大学人文精神[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李建军;于晓雯;;《高等教育法》中若干问题的文化生态学视角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黄成亮;;儒家文化:中国大学的精神坐标[J];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02期

5 杨兴林;;素质教育内涵的二重构成及实践意义[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3期

6 周芳;;对高校艺术教育体系建设问题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陈晔;;论体育学科与体育课程性质的关系[J];消费导刊;2008年03期

8 陈晓华;周旭枚;;区域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模式的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9 骆四铭;;学科制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10 钱军平;;基于教育目的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辅相;我国本科教育目标应当作战略性调整——“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系统和规格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摘要[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6期

2 杨叔子;下学上达 文质相宜——论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素质[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3 谢慧盈;课程改革的理论探讨[J];教育评论;1997年05期

4 ;简论课程研究的学科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07期

5 郝德永;关于课程本质内涵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08期

6 王永红,黄甫全;课程现代化:跨世纪的思考——首届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02期

7 靳玉乐,师雪琴;课程论学科发展的方向[J];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01期

8 汪丁丁;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的重建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4期

9 杨叔子;科学与人文相融则利,相离则弊[J];高教探索;2002年01期

10 梁鸿;当代篆刻教育的现代语境初探[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延毅;重点突出 引导有方——《自学篆刻引导》读后[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徐清;;“篆刻文献学”构建初探[J];书法赏评;2009年02期

3 谷松章;;篆刻的临摹(五)[J];青少年书法;2009年19期

4 陈振濂;关于篆刻学科建设诸问题的思考[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雪璜;;篆刻三味 字正 法正 刀正[J];黄河之声;2008年18期

6 侯军;;异才周南海的异材篆刻——品鉴《陆离集》[J];全国新书目;2009年19期

7 乔宇;;浅谈高等院校篆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J];书法赏评;2013年04期

8 于光远;;我想到了篆刻——它是一种艺术性的传播思想的工具,应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J];群言;1988年05期

9 方旭;篆刻知识与技法(一)[J];美术向导;1996年01期

10 一峰;勾经探史 深研博收——写在《中国篆刻大辞典》出版之际[J];美术之友;1997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一苇;浅议“篆刻史”和“篆刻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唐春玉;篆刻创作中的虚实变化[N];文艺报;2011年

3 陈振濂;扎根传统 展示时代[N];美术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孟凌云;金石春秋 执著不悔[N];吉林日报;2004年

5 尧山壁;铁峰铁笔[N];光明日报;2001年

6 陈振濂;篆刻形式美学的展开[N];美术报;2005年

7 彭一超;雍容华贵 典雅精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陈相乐;中国印:刀锋上的舞蹈[N];华夏时报;2011年

9 张国维;边款留香说闲章[N];人民政协报;2008年

10 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办公室副主任 侯勇;名家流派印章鉴真辨伪[N];团结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莫武;由工匠之“艺”到文人之“艺”[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巩佳;笔意在文人篆刻中的运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2 余霞;论封泥对赵古泥印风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友志;从歙县印人看清代篆刻的复兴[D];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彭雅菲;面向移动终端的篆刻学习应用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申翠青;普通高中篆刻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张翰;淅川中学篆刻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7 陈郦;邓尔雅篆刻风格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

8 唐燕琳;汉代篆书碑额书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9 栾体坤;篆刻笔意论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

10 霍文才;当前篆刻创作取法范围拓展的综合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05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005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e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