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书法创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文选题:梁启超 + 书法 ; 参考:《文化遗产》2013年03期
【摘要】: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传奇人物,本文仅从书法创作的视角,来研究梁启超的理论建树和独具魄力的创作风格,从而演绎出笃实雅逸,坚韧遒健的书法人生。
[Abstract]:Liang Qichao is a legendary figure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lligraphy cre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Liang Qichao's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and unique creative style, thus deducing the life of calligraphy which is true and elegant and tough and strong.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项目(项目批准号:08R-0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J29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春梅;略论梁启超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蒋跃波;试评曾纪泽的近代外交思想[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4 李国飞;彭秋香;;简论近代“新民思潮”的逻辑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谢文平,韦良德;开展美育教育 塑造高尚人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袁启君;;湘西情结与沈从文军旅小说创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吴永;;近代知识精英的“国民”话语及其政治维度刻画——以梁启超和陈独秀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8 陈丽平;李义发;;1917年后梁启超的法律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常安;;清末民初宪政世界中的“五族共和”[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10 孙金波;;叶适易学的经世特征[J];北方论丛;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敦琴;;张謇“中体西用”的女子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许纪霖;;精英的社会史如何可能——从社会史角度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3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新平;;维新派对新闻业务的理论探讨[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5 曾繁仁;;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郑玉明;;论梁启超的“趣味主义”美学体系[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7 朱志荣;;论梁启超的审美趣味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8 蔡志栋;;从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何轩;;梁启超小说功用观内在理路与困境解读[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礼永;教育建设的第三条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美芸;诗学与政治:聂绀弩思想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芦迪;王韬改革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余国静;从卢广作品看纪实影像特性[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6 曾香花;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薛萍;梁启超的“新学语”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转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9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三十而立话有来——读《李有来书画集》[J];书法之友;2002年03期
2 金玉甫;;论梁启超及其书法艺术[J];艺术教育;2009年03期
3 封钰;;论刘海粟的书法艺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03期
4 陈中月;;《圣教序》情结[J];书画艺术;1999年06期
5 朱以撒;;书法阅读的状态[J];福建艺术;2005年06期
6 崔陈;勇于创新的书法艺术家包弼臣[J];文史杂志;1989年01期
7 金序兰;浅谈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的书法艺术[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Z1期
8 国泉;醉蘸黄河水 狂书华夏情——杨锡柱和他的书法艺术[J];市场研究;1997年03期
9 ;姚健书法艺术简介[J];山东农机化;1997年12期
10 曾铭;;天趣若随吾笔转 画禅无墨教谁参——释普荷及其书法艺术蠡评[J];书法艺术;199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莫小不;;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沈树华;;联墨·书法·时代·创新[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魏伯庆;;书法需要批评[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一年)[C];2011年
4 李会;;浅谈如何创造书法艺术的意境之美[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夏东荣;;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中国文化因素[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邓清远;;简论书法艺术与经济价值的转化及异化[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锋;;清代楹联大家的书法艺术简论[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陆玉麒;;书法艺术与区域旅游资源开发[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9 顾鹤冲;;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10 钟明善;;序《余明伦书法选集》[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言恭达;书法艺术的时代审美转型[N];光明日报;2008年
2 记者 贺少成;中国唐诗宋词书法碑林文化工程启动[N];工人日报;2010年
3 记者 舒鉴明 通讯员 闵宣;中国书法艺术执着的传播者[N];东方城乡报;2010年
4 谢庆立;笔歌墨舞见精神[N];中国文物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刘亚辉 刘虎 通讯员 王新平;翰墨飘香溢满园[N];保定日报;2011年
6 庞雄;瘦动 豪放 爽利[N];金昌日报;2005年
7 金桓;书如佳酒不宜甜[N];吉林日报;2005年
8 帅民风;因情生文 因文见情[N];文艺报;2005年
9 旭宇;心声与才气的结晶[N];人民日报;2008年
10 彭利铭;观苏士澍个展后的联想[N];中国艺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涛;东晋“新体”书法成因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燕凯;视觉与神遇[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3 辛勋;论朝鲜后半期书法艺术的发展[D];复旦大学;2009年
4 周延;弘一书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5 杜浩;同构与冲突[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顿子斌;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7 杨疾超;古代书法批评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琪;敦煌遗书书法浅探[D];兰州大学;2007年
9 李彤;论非艺术因素与书法艺术的发展[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10 潘倚剑;笔墨与中国书画关系[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成聚;论梁启超的书学思想及实践[D];暨南大学;2011年
2 耿灿;孙过庭书法情性观的美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杨蓓;平面构成中书法艺术的应用及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娟;刘自椟书学精神及其现代意义[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5 赵慧;倪元璐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邹华;颜真卿及其书法艺术对书法教学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崔永升;永tF刻帖与题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周红旗;字体设计与中国书法艺术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敖侠;曾国藩及其书学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吕瑜;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11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0113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