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熊秉明书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3 12:04
【摘要】:本文以熊秉明的生平介绍为切入点,采用文献综合、访谈实录、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他的理论著作《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的具体分析与论述,对其生前在国内先后举办的三个书法“实验班”的教学思想探究,,以及对其“书法与人生终极关怀”、“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之核心”论断的深入阐释,试图全面地总结熊秉明的书法学思想。 笔者认为熊氏书学思想的意义:首先,熊秉明站在异质文化融合的立场上,突破了以往仅从本土文化内部分析书法的僵局,为当代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性的学术构架,从而开启了书法艺术与现代艺术对话、书法艺术国际化传播的可能性;其次,理论联系实践,熊氏以其新的“书法观”,为当代书法艺术研究与创作提出了新的“书法方法论”。譬如,其借助西方心理学率先提出的书法形式分析等,当下的书法界仍在普遍采用。最后,熊氏关于书法艺术的“核心说”、“人本论”等观点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Xiong Bingming as the entry point , the autho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his theory works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 calligraphy , through the concret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his theory works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calligraphy , and makes an in - depth explanation of his " calligraphy and life ultimate concern " , " Chinese calligraphy is the core of the co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 , and tries to summarize the book legal thought of Xiong Bingming .

The author thinks that Xiong Bingming ' s though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 First , Xiong Bingming stands in the position of heterogeneous culture fusion , breaks through the deadlock of analyzing calligraphy from the interior of local culture only , and provides a more complete rational academic framework for the research of contemporary calligraphy theory , thus opening the possibilit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alligraphy and calligraphy art and modern art dialogue and calligraphy art internationalization ;
Secondly ,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new " calligraphy methodology " for the study and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calligraphy and calligraphy by theory connection practice . For example , it is still widely used in the study and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calligraphy art . At last , Xiong ' s idea about calligraphy art is still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day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92.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雷;;《美丽人生》:游戏的轻与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胡利平;;“逸品”“神品”臆说[J];书画世界;2007年06期

3 李华;;从叔本华美学思想中走出来的王国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4 汤晶晶;;章法之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5 陈经;略论孙过庭《书谱》的书学思想精髓[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彭聪;闫欢;;“马丁·伊登”形象中的“日神”与“酒神”精神[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孙长虹;周海波;;重塑女性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价值取向[J];今传媒;2009年08期

8 付飞亮;;论中西悼亡诗的文化差异[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徐冰;;爱伦·坡小说和叔本华哲学[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10 祁文峰;;大学书法课教学概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徐;论新时期以来军旅小说的英雄嬗变[D];山东大学;2011年

2 张晓辉;教学空白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子源;书法章法之于现代文字设计意义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万雪梅;美在爱和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高亚杰;战后日本道德教学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薇;新文学图像艺术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方杲;人类认识之翼[D];吉林大学;2006年

8 肖映胜;“和谐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9 李淑霞;王安忆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克锋;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画论的会通[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辉月;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D];河北大学;2007年

2 胡良伟;论中国书法与山水画艺术的同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谷李炜;包装设计中书法应用之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王春;张旭草书崛起与张怀t厥槁鄣墓叵笛芯縖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庆珍;张旭怀素狂草差异性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自然;论沈从文小说的死亡书写[D];南京大学;2011年

7 刘田田;论《老子》中的“知”与“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苏金旺;新时期高校研究生的挫折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亚军;书法侧锋用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田艳艳;至上的生命意志[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19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119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9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