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傅山天机美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8 15:59
  傅山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理论家。他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对清代以至于当代书法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傅山还是杰出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仅局限在书法理论方面,在哲学、美学上都有独到的价值。由于傅山的明遗民身份,他的学术成果在清代并没有受到重视,近代由于文献散乱,研究傅山的文章多集中于书法和美术史方面,研究傅山学术思想的文章并不多见。傅山博学多才,一生著作颇丰,也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本文从"天机"这样一个中国传统美学概念入手,对傅山的学术思想进行解读。"天机"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历来为理论家所重视。傅山在他的汉隶书法论、诗歌创作论中经常提到"天机"的概念,顾炎武对傅山本人的评价也是"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可以说,"天机"的概念对傅山本人的思想体系研究有着巨大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天机观念的表达、天机的内涵、傅山学术思想的理论源流、以及天机观念的当代价值四个方面系统的梳理傅山的学术思想。以傅山的书法理论和诗学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天机"观念在傅山书论、诗论中的表现。以艺术家修养、艺术创作、创作目的三条线索总结傅山的"天机"观念内涵。我们可以发现,"天机"的观念不仅局限在艺术层面,更加贯穿于傅山整体的为人和治学态度。在这之后又结合明末清初的学术背景,从儒释道三家结合的角度认识傅山学术思想的理论源流,最后回归到书法本身思考当代书法的价值所在。"天机"的观念古已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者都曾经赋予它不同的内涵。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书法理论家,傅山的思想大多数被打上了书法理论的标签。但是,傅山的很多理论带有相当程度的美学价值。作为研究者,将"天机"的传统观念与傅山的思想结合,是一个新的角度,也是重新发现傅山学术思想价值的契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292.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分析
第一章 傅山"天机"美学思想在其书论、诗论中的表现
    第一节 篆隶书风的倡导者
    第二节 正极奇生
    第三节 无意作字
    第四节 古法与我法
第二章 傅山"天机"美学思想的内涵
    第一节 率性之道与反奴性主义
    第二节 不事雕琢与大巧若拙
第三章 傅山"天机"美学思想理论渊源
    第一节 好学而无常家的治学态度
    第二节 "天机"观念的儒家思想源流
    第三节 "天机"观念的道家思想源流
第四章 傅山"天机"美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对"四宁四毋"理论的误读
    第二节 对流行书风的新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傅山“四宁四毋”之本意[J];中国书法;2014年17期

2 蔡显良;;傅山书法的“天机自然”与“四宁四毋”[J];文艺研究;2014年07期

3 邢华平;;傅山庄学思想探略[J];社会科学家;2012年09期

4 张立文;;论傅山的人文精神[J];学术研究;2008年05期

5 张立文;;论傅山的人文精神[J];文物世界;2007年06期

6 葛荣晋;;傅山的“反常之论”与实学的“近代指向”[J];文物世界;2007年06期

7 白谦慎;;关于傅山研究的一些问题[J];文物世界;2007年06期

8 吴根友;;从傅山肯定“无理”范畴的角度看其反理学思想的社会政治指向[J];文物世界;2007年06期

9 降大任;;傅山的反常之论[J];文物世界;2007年06期

10 钟一鸣;;傅山的艺术思想与“四宁四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婕;傅山书法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赵梦思;傅山山水画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崔乐;傅山子学研究及其历史意义[D];山西大学;2015年

4 杜建生;傅山草篆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5 米婧楠;傅山书学思想及草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6 刘小梅;傅山民间文艺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7 施雪琼;心学背景下的晚明书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熊雪梅;傅山书风转变之美学探微[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梁琳玲;傅山道家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娟;傅山文艺思想中的丑观论[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18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118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3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