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丰坊《童学书程》范本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7 08:37
【摘要】:明代是书法学习体系化的时代,明人一改宋人多用题跋对书法进行鉴识、品第和评论的方式,出现了一些在论述书法和探讨书法学习方面有体系性的著作。明代丰坊的《童学书程》尤其值得注意,它不是单单列出一个临习碑帖单了事,而是给出了具体详尽的指导。最可贵的是,他所列出的学书范本按照学书过程构成一个前后相承的学书序列。文章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挖掘《童学书程》所列学书范本的史料价值,共分两章,第一章论述丰坊《童学书程》所列范本的特征;第二章将丰坊《童学书程》所列范本与明清书论中的范本进行比较。通过对丰坊《童学书程》范本的研究以及与明清各个历史阶段书法取法范本进行对比,不但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丰坊《童学书程》中范本的特点及历史价值,而且可以直观地了解书风的发展变化,同时与该时期的审美风尚,乃至文化背景相应证,以期充分地发现《童学书程》的史料价值。
[Abstract]:The Ming Dynasty was an era of systematization of calligraphy learning. The people of Ming Dynasty changed the Song Dynasty to identify calligraphy with inscriptions and comments, and some systematic works appeared in discussing calligraphy and discussing the study of calligraphy. In the Ming Dynasty, Fengfang's Tongxue Book Program is especially noteworthy. It is not only listed a list of temporary study tablets, but also gives detailed guidance. Most valuable of all, the model books he listed constitute a sequence of learning books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books.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tries to excavate the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model books listed in Tongxue Book, which is divided into two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s listed in Fengfang. Chapter two compares the models of Fengfang and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model of "Tongxue Book course" in Fengfang and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model of calligraphy in each historical stag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e can not only fully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model in Fengfang "Children's Learning Book course", but also compare it with the model of calligraphy in each historical stag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Moreover,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style of books can be intuitively understood,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be attested to the aesthetic style of the period and even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in order to fully discover the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course of the Book of Children's Learning.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9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述胜;;中国教育史学科结构方式的历史探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汪文学;;中国文论话语之重建与研究领域的开拓——兼论开展边省文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3 崔存明;;论作为学术思潮的观念史研究方法[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陈延嘉;;文选钱氏学何以称为“学”——文选钱氏学研究之一[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5 郭彩侠;刘成才;;观念、限度与认识性装置——从“知识考古学”角度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东方论坛;2010年06期

6 杨秀清;;唐宋时期敦煌大众思想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敦煌研究;2011年04期

7 沈传亮;;力图拓宽中共党史研究领域的一部新作——评李洪河著《新中国的疾病流行与社会应对(1949—1959)》[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年01期

8 李倍雷;;图像还是文本:中国美术史学的基本问题[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杨波;;茅山道士抓鬼思想探究[J];大众文艺;2010年03期

10 刘广锋;;先秦想象性地理观念的人类学解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鲁楠;;监狱的隐喻——评福柯《规训与惩罚》[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4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华;《洪范》与先秦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7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建梅;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人类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唐东堰;生命的迷狂与神秘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兴义;清代《诗经》阐释的诗学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亚兰;论画学与宋代绘画[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陈蕾;传播学范式批判与重塑[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荣;历史再现的文化政治—“主旋律”历史小说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4 伍丽秀;唐五代宋初词中“外望”意象分析[D];云南大学;2011年

5 冀军军;牛汉诗论中的境界说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江荷;清末民初(1862-1918)教师群体近代化历史演进考略[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毋江波;出版物与知识的演化传播[D];山西大学;2006年

8 马国星;浪游、难邦与打擂[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卉;“我要创造一个心灵的世界”[D];郑州大学;2006年

10 陈勇;永远的神话[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15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315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5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