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书法学习中有丰富的教育元素

发布时间:2018-11-16 19:06
【摘要】:书写能力,在这个电子产品风靡全球的时代,正在悄然衰退。键盘、触摸屏正在取代"执笔书写"。"提笔忘字",早已司空见惯。孩子们玩电脑、ipad技艺娴熟,写起字来却潦草马虎。被淡忘的,也许不只是汉字,还有中国文化的精神。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汉字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本质。千万不能让汉字文化在咱们这代人手里断了档。"近几年的"两会",几乎每年都有关于"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提案。2011年8月,教育部正式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进行书法教育,并通过美术、艺术及各种活动开展书法教育。特别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书法课。其他年级、相关课程和活动,也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2012年4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对学段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和评价等作出具体规定。"书法教育"正式成为一门课程,走向所有的孩子们。为便于中小学准确理解《纲要》精神,本刊特邀请《纲要》研制组成员撰文,就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阐述,以帮助学校重新开启这一课程。
[Abstract]:Writing ability, in this electronic products popular in the global era, is quietly declining. Keyboard, touch screen is replacing "writing". "Pen forget words," has become commonplace. Children play with computers, ipad is skilled, and write carelessly. Forgotten, perhaps not only Chinese characters, but also the spirit of Chinese culture. Mr. Ouyang Zhongshi, a famous calligrapher, said, "our Chinese characters can best reflect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We must not let the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 be cut off in the hands of our generation." In recent years, almost every year, the "two sessions" have made a proposal on "strengthening calligraphy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August 2011,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the "opinions on calligraphy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which was clearly put forward. Calligraphy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Chinese curriculum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calligraphy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through art, art and various activities. Special requirements for grade 3 to 6 a week to arrange 1 class of calligraphy. Other grades, related courses and activities should also carry out calligraphy education in various forms. In April 2012,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the "guidelines for calligraphy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draft for comment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outline").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etc., are specified. " Calligraphy education "officially became a course for all children." In order to help th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to understand the spirit of the outline accurately, we invite the members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Group to write an article on the hot issues of concern, so as to help the school to re-open the course.
【作者单位】: 中国教育学会;
【分类号】:J292.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岳川;陈凤珍;;中国身份立场与书法文化的世界化——王岳川教授文化书法访谈录[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吴新春;;警惕书法教育中“癞蛤蟆的诅咒”[J];中国钢笔书法;2008年03期

3 郭文志;郭世娴;;谈高职院校的书法教育[J];科技信息;2009年21期

4 曾维平;;创新素质教育理念 拓展教育实践渠道——萍乡市湘东区教育局局长杨有花谈开展书法教育的探索[J];江西教育;2011年16期

5 张玉梅;;别让书法教育“溜边走”[J];华人世界;2011年01期

6 刘俊;高职书法教育的几点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3年03期

7 叶培贵;;天涯有限心无限——欧阳中石先生书法教育记[J];中国美术馆;2005年10期

8 李正庚;;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的育人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4期

9 张怀满;;高校书法教育的当下之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6期

10 李文辉;;关于中专书法教育的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琦慰;;浅议小学书法教育[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刘敬;;关于写字教育与书法素质教育在大中专院校普及现状的思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3 欧阳有旺;;中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化竞争战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石国贞;;论国际化趋势下提升大中华认同感的现实依据[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林炜双;孙李银;李明子;赵嘉颀;梁桑;刘霓;高腾;景怀斌;;公务员组织潜规则的表现与形成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岳晓东;;幽默风格、气质乐观、心理健康:493名广州、香港、澳门大学生的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陈永涛;;近代传教运动中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两种基本态度及简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9 翟双;杨莉萍;;叙事心理治疗的特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契合[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李敏;;关于人文文化与社会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汪建根;在学校大力普及书法教育[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颜以琳;书法教育:历史沿革与当代问题及出路[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郑州大学美术系教授 李放;对推进我国高校书法教育的思考[N];中国艺术报;2010年

4 秦石 廖一穆;初论广东书法教育[N];美术报;2008年

5 杨卫磊(北师大书法系2001级);中小学书法教育忧思[N];中国艺术报;2003年

6 胡其贤(北京);中小学书法教育不容忽视[N];中国艺术报;2003年

7 记者 蔡树农;关于书法教育的一个展览和年会[N];美术报;2008年

8 马国俊;甘肃书法教育现状及对策[N];甘肃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续鸿明;建构中国书法教育的全球格局[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曹建;书法教育:从实用到艺术[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岩波;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发展史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詹春花;黑塞与东方[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磊;中国与国际刑事法院:现状与展望[D];吉林大学;2007年

4 孙成武;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6 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殷瑜;布莱希特在中国:1949-2006[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赵本涛;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朱莉丽;1369-1599日本各阶层对华观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孙大强;基于中国文化情境的心理账户探索性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富民;当今书法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D];河南大学;2011年

2 谢贵民;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书法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秦泗帅;山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4 侯利红;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及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郑云云;小学书法教育状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黄艳丽;高中书法教育的现状、问题与求解[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公薇娜;中学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华若帆;江苏省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与展望[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徐瀚;论潘天寿书法教育思想及当代意义[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10 康霞;宋代书法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36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336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5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