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明清篆刻研究的艺术学立场与思路

发布时间:2019-05-08 22:01
【摘要】:正何谓"艺术学立场"从艺术学的立场出发,研究明清篆刻艺术史,或者说研究明清流派篆刻作为艺术之进程,其着眼点必须是艺术创造,是明清篆刻艺术之思想者与实践者的艺术创造及其演进过程。而其研究指向必须是为当代篆刻艺术提供参照背景:为篆刻艺术理论提供本土的,本体的思想资源,为篆刻艺术创作提供必不可少的发展思路,为篆刻艺术评判提供最为直观的历史坐标。立足于艺术学立场,以艺术学思路来考察明清文人篆刻,可以获得对此际流派印合乎逻辑的艺术史价值判断。
[Abstract]:From the standpoint of ar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history of seal cutting ar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r studies the seal cutting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s the process of art, which must focus on artistic creation. It is the artistic cre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thinkers and practitioners of seal cutting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research direction must b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background for contemporary seal cutting art: to provide local, Noumenon ideological resources for seal cutting art theory, and to provide indispensable development ideas for seal cutting art creation. To provide the most intuitive historical coordinates for the artistic evaluation of seal cutting. Based on the point of view of art science,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a logical judgment on the value of art history by examining the seal cutting of literati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ith the thought of art science.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
【分类号】:J29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大利;一部雅俗共赏的篆刻读物[J];美术之友;2002年01期

2 黄国楹;印者,信也——体例严谨的《中国篆刻全集》[J];美术之友;2002年04期

3 刘宗超;;篆刻艺术的定位与发展刍议[J];艺术教育;2003年06期

4 ;邱运昌篆刻艺术欣赏[J];环境导报;2003年18期

5 叶一苇;浙江是我国篆刻艺术发祥地[J];今日浙江;2003年01期

6 ;甘海民的篆刻艺术[J];美术大观;2003年02期

7 史泓;品味美韵——评《自学篆刻引导》[J];美术之友;2004年01期

8 杨向东;篆刻催我奋进[J];新闻爱好者;2004年01期

9 唐春玉,翟熙伦;篆刻的两个发展方向[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董绍伟;对当代篆刻艺术独立地位的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茹桂;;《贾德宇书法篆刻集》序[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2 庞任隆;;中国篆刻艺术语言浅说[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三年)[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一苇;《原来篆刻这么有趣——李岚清印痕》读感[N];美术报;2007年

2 尹鸿祝;李岚清篆刻艺术讲座举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木子;李岚清篆刻艺术讲座在京举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曹昕;让更多人走进篆刻艺术的世界[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 骆們們;中国篆刻艺术 中华文化精神[N];光明日报;2011年

6 范迪安;李岚清的篆刻书法艺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7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 骆們們;走向21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N];中国艺术报;2011年

8 韩天衡;为篆刻而生的女性[N];美术报;2012年

9 李岚清;艺境情怀说篆刻[N];光明日报;2012年

10 徐燕 王鹏程;不负岚清同志殷切期望 让篆刻艺术走向大众成为城市名片[N];镇江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宏;试论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繁盛[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利泽;丁敬篆刻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马逸飞;书法视域下的汉代瓦当文字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3 宋开智;明清篆刻边款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4 张圳;清代篆刻书卷气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薄莹莹;青海当代汉字篆刻艺术审美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6年

6 李嘉文;巾帼不让须眉[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熊星;浅论陆和九篆刻艺术[D];湖北美术学院;2016年

8 朱晓艳;试论清代篆书、篆刻的发展[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姜文;当代写意篆刻的形式语言和审美情感[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10 申铉京;明清中国篆刻对韩国篆刻的影响[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472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472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7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