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盛中唐志盖篆书的形式特征与审美初探

发布时间:2020-06-16 20:52
【摘要】:盛中唐时期,志盖篆书盛行,且风格多样,主要表现为双钩阳刻和单钩阴刻两大类别。在单钩阴刻类志盖篆文中又有书体杂糅、结构修饰、单复刀互用等多种情况,其中以单钩阴刻类薤叶篆最为独特。尽管新莽王朝时期的钱币,其上文字即初现众之所谓悬针篆,此后,南朝刘宋时期的钱币,其上亦铸有今之所谓薤叶篆篆文。但这两个时期的篆文与盛中唐时期志盖出现的类似形态篆书相较而言,则后者的不同在于其应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并得以普遍运用。它们的存在,为此时期篆书特征的典型化分析提供了条件。而对盛中唐志盖篆书的分析与研究,不仅丰富了篆书尤其是小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阶段面貌和特征,也为小篆的创新与书法创作提供了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92.1
【图文】:

墓志,来源,北京


从文字分布特征来看,四字双钩阳刻类志盖篆书有两种主要的构成形式,一种有双钩线界格分割形式。如出土于河南荥阳的开元六年(718)《贾黄中墓志》(图3.1),志盖题铭“贾君墓志”四字,结字圆整工稳,线条流畅婉转,其中“贾”字的“贝”部与“君”字线条弧度弯曲处理,颇具书写感。另一种为单字有界框形式,如出土于河南洛阳开元十九年(731)《长孙 墓志》(图3.2),其与唐初期《丘蕴墓志》(648)类型相似,皆以小篆的字形为基础,粗实的线条屈曲缠绕,填满方形界格,“长”、“孙”、“铭”等字的短笔画起止处还有一点鸟首形装饰遗存,字体形态方正,于浑厚中不失灵动。图3.1《贾黄中墓志》志盖 图版来源《北京 图3.2《?

中国历代,拓本,石刻,墓志


另一种为单字有界框形式,如出土于河南洛阳开元十九年(731)《长孙 墓志》(图3.2),其与唐初期《丘蕴墓志》(648)类型相似,皆以小篆的字形为基础,粗实的线条屈曲缠绕,填满方形界格,“长”、“孙”、“铭”等字的短笔画起止处还有一点鸟首形装饰遗存,字体形态方正,于浑厚中不失灵动。图3.1《贾黄中墓志》志盖 图版来源《北京 图3.2《长孙 墓志》志盖 图版来源《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21册96页 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23册59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范璇;;试从唐墓志看唐人地域观念[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2 孟玲英;;唐代篆书书迹及书法家综述[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天琪;隋唐墓志盖题铭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袁晓明;唐朝志盖篆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2 孟玲英;唐代篆书发展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16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716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1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