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石刻书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4 14:51
【摘要】:少林寺拥有优秀的文化,包括:禅学、武术、医术、音乐、寺院建筑、石刻书法绘画艺术等。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少林寺文化受到了世界人民的青睐,少林寺文化的各种研究也随之兴起,这其中,少林寺石刻书法便是一抹不可忽视的亮色。 少林寺书法石刻品类繁多,大小、形制均有不同,有碑碣、石幢、摩崖题记和石刻造像等,其内容包括纪事、铭功和颂德等。在书法艺术上,各时代的书刻作品都极具有代表性,体现了书法演变的历史:北朝石刻书体高浑雄大;唐、宋时期的书法刻石多为名人手迹;元、明、清时代的碑书风格鲜明,而书体变化多端、百花齐放。石刻书风随字体不同,艺术特点也相应随之变化:篆书石刻对称造型、结体匀整,隶书横向舒展、华美秀妍,此二者极具装饰风尚;楷书方圆兼备,行、草书笔意流畅,此三种书体在少林寺石刻书法中隶属实用风尚。 少林寺石刻作为书法艺术传承的载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丰富的石刻品类,精美的刀工雕刻,众多优秀的石刻作品能够保存流传至今,得益于少林寺浓厚的佛教文化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但少林寺书法石刻的一部分曾毁于兵火,还有一部分经历了多年的风霜、雨雪、日晒,多有残泐,所以对少林寺石刻书法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以少林寺历代典型书法石刻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发展、形成原因、风格特点、现实意义等方面阐述,对少林寺石刻书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我们全面了解少林寺石刻书法提供一些更加有启发和意义的资料。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92.1
【图文】:
师坟即梁武帝皇嗣者也”,崔琪撰文,圣善寺□僧人书丹(“勤”字下残缺,《河南碑志叙录》称其为僧“勤虚”书丹),文二十行,每行三十六字,字体草书,字径二厘米。此碑书写干净利落,节奏感强,其笔法极似圣教序,从此可看出古人学王字用心之极,心力精专。《少林寺同光塔铭》,镶嵌在少林寺同光禅师塔背后,刻立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 年),全称为“唐少林寺同光禅师塔铭并序”。刻石高五十厘米、横长一百零七厘米登封县令郭n\撰文,大德和尚灵迅书丹,屈集臣铁笔。文有三十八行,字径三厘米,字体楷书。该石为造塔博士宋玉建,整石完好,只有三十行第十五字全泐,书体近似颜真卿《多宝塔》。《法玩禅师塔铭》(图 1-1),嵌于少林寺塔林敬爱寺法玩禅师塔后,唐贞元七年(公元 791 年)刻,碑铭五十厘米、横宽一百一十厘米,李充撰文、扶风马士瞻书丹,文三十五行,行二十二字,字径二厘米,字体楷书,风格似仿颜真卿。
《“面壁之塔”刻石》
本文编号:2741231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92.1
【图文】:
师坟即梁武帝皇嗣者也”,崔琪撰文,圣善寺□僧人书丹(“勤”字下残缺,《河南碑志叙录》称其为僧“勤虚”书丹),文二十行,每行三十六字,字体草书,字径二厘米。此碑书写干净利落,节奏感强,其笔法极似圣教序,从此可看出古人学王字用心之极,心力精专。《少林寺同光塔铭》,镶嵌在少林寺同光禅师塔背后,刻立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 年),全称为“唐少林寺同光禅师塔铭并序”。刻石高五十厘米、横长一百零七厘米登封县令郭n\撰文,大德和尚灵迅书丹,屈集臣铁笔。文有三十八行,字径三厘米,字体楷书。该石为造塔博士宋玉建,整石完好,只有三十行第十五字全泐,书体近似颜真卿《多宝塔》。《法玩禅师塔铭》(图 1-1),嵌于少林寺塔林敬爱寺法玩禅师塔后,唐贞元七年(公元 791 年)刻,碑铭五十厘米、横宽一百一十厘米,李充撰文、扶风马士瞻书丹,文三十五行,行二十二字,字径二厘米,字体楷书,风格似仿颜真卿。
《“面壁之塔”刻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昆叔;;嵩山文化甲天下[J];文明;2008年09期
本文编号:2741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7412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