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汉碑书法艺术阐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3 06:58
【摘要】:碑刻是一种信息记录的特有的文字载体和艺术形式,也是金石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先秦开始,碑刻的功用、记载内容、书体形式等方面都在不断丰富与发展。至汉代,统治者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实行“举孝廉”制度,导致厚葬成风,碑刻大兴。因而汉代碑刻就成为碑刻中的大系,而碑刻的书法艺术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阐释汉代碑刻书法艺术,对于中国古代文字演变、书法艺术的渊源以及金石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汉代碑刻不仅数量庞大,形式多样,而且风格鲜明,是研究碑刻书法不可跨越的艺术珍品。关于汉代碑刻范围的界定,本文认为,汉代碑刻书法包括汉代碑版书法、摩崖石刻书法和砖文书法三大板块,本课题也是以汉代石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碑版书法”“摩崖石刻书法”和“砖文书法”三大板块作为研究对象,力图对其梳理阐发,挖掘汉碑书法艺术的源流演变、内容特点、艺术风格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西汉时期还没有在形制或功用上称为“碑”的石刻,刻石数量稀少。整体上看,西汉碑刻书法古拙浑厚,隶书中参杂篆书,表现出秦汉之际篆隶过度的特点。东汉时期隶书成为官方书体,碑版书法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统一性,无异于当今政府公文使用的电脑三号仿宋体。东汉具有代表性的二十二块碑版书法作品,虽各有千秋,历代学人评价不一,但从总体上可以窥见,东汉书法艺术风格具有雄伟劲健、方整古拙、遒秀规矩的特色。摩崖刻石以天然石壁顺势而作,随物赋形,充分借助于自然之美,天机人造融为一体。汉代摩崖石刻多为篆、隶或古隶,书体原古朴拙,与天然石壁相结合,更显高浑。《石门颂》一类是东汉隶书中的佳作,也是摩崖石刻的代表作,依石造势,纵横开阖,得意自适,一派大汉气象。以汉代摩崖石刻为源头,其书体风格对唐宋元明清一直到当今都有直接间接的影响。汉代砖文书法表现出文字图式化特色。汉代砖文分为刻划砖文与模印砖文,刻划砖文具有写意和变形的特点;模印砖文则具有规范和装饰的特点。同时,砖文的装饰性特征,使得隶书的审美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汉代碑版、摩崖石刻和砖文,各有异同。三者共同之处在于,凿刻工具一致,都以隶书为主;不同的是,凿刻的用刀方法、尺寸、书丹者和书法风格不同。文化艺术的历史永远不会割断。后世书法艺术与汉碑一脉相承,换言之,汉碑书法艺术对当今书法创作仍有或显或隐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恒;;我看书法[J];中国书法;2011年04期

2 言恭达;;探寻古代书家的成才之秘[J];中国书法;2012年01期

3 刘镇;陈作霖;;构想与展望:书法学的界域及走向[J];中国书法;2019年04期

4 李凯;;民国书法启蒙的教育意义[J];书法教育;2019年01期

5 李刚田;;文字与书法[J];中国书法;2017年24期

6 陈亦刚;;书法的困顿之引言篇[J];东方艺术;2018年03期

7 范荟;;书法博士三问[J];中国艺术;2018年04期

8 杨帆;;书法博士作品展现象之我见[J];中国艺术;2018年04期

9 陈振濂;;书法“新时代”和新思想(下)[J];中国书法;2018年07期

10 申万胜;;感悟书法[J];中国书法;201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玉林[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2 ;刘振中[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3 徐敏;;情感与形式——论胡抗美书法美学观[A];江苏省美学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鸿俊;胡适先生的书法[N];团结报;2018年

2 郑付忠 马敬山;理想与现实:“书法博士”学科建设与问题反思[N];中国书法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李林霞;专业虽小乾坤大[N];山西日报;2019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周洋 实习生 杨惠荃;书法学科建设何以适应时代?[N];中国文化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俞越;少儿书法,学什么[N];美术报;2019年

6 采访者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王霖 受访者 故宫博物院书法博士后、泰山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钱先广;书法艺术要讲究气格与线质[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年

7 陈振濂;“简牍学”始末与“简牍书法学”[N];美术报;2018年

8 ;白砥书法构图空间的尝试[N];中国书法报;2018年

9 陈振濂;《书法学综论》再版前言[N];美术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谢颖;传承中华文化的精气神[N];人民政协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艳萍;民国书法出版物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

2 朱乐朋;乾嘉学者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放;苏轼书法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姚宇亮;“魏晋古法”源流析论[D];浙江大学;2007年

5 方波;宋元明时期的“崇王(羲之)”观念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6 顾涛;墓志书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7 吴鹏;晚明士人生活中的书法世界[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纯纯;小学书法在线教育资源开发及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2 郝峥;苏轼书法对当代书法创作之影响[D];河北大学;2019年

3 谭玉祥;汉碑书法艺术阐释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9年

4 袁帅;来华留学生汉字书法课课程设计[D];河南大学;2018年

5 张秀慧;东晋铭石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年

6 沈政;宋代帝王书法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7 吕建凤;谭延

本文编号:2767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767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0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