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书法观及其笔下的魏晋风神探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10:53
【摘要】:白蕉,海上才子,狂名至大。身边挚友亦多操行如侠士。白蕉为人重品德而轻名利,一生清贫,常“于黑墨白米之间每相为短长”。其自幼酷爱书画艺术,习书由唐入晋,直登山阴堂奥。对于在晚清民国之际达到高峰的碑派书法,他有着自己独到的审视与分析。他不随流俗,并用对二王的深刻理解,活用二王的精神,书写出了自己独有的面目,以及书风中被世人所称道的——晋韵风神。因此,本文将通过对白蕉生平略事及其交游,他的观念与实践,来深入探讨白蕉性情与其晋韵书风之间的关系。并重点梳理、分析白蕉书学思想和艺术实践中对魏晋风神的感知与体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92.1
【图文】:
1图 1-1-1 白蕉中年时期2011 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挥洒云间——白蕉书画展作品集》,封面上的照片,白蕉一袭长衫,右手握扇,脚着僧鞋坐在一把藤椅上,温雅、自信。照片摄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那正是他人生意气风发的岁月。在上海大新公司四楼画厅举办第一次“白蕉书画金石展”后,声名鹊起,王蘧常先生为此作诗赞曰:“三十出名动海陬,钟王各教擅千秋。如何百炼成功后,傲骨难为绕指柔。”在之后的几年间,白蕉又陆续在上海举办多次个人书画展,时身边所交,亦皆是海上才子逸士。而随着白蕉声名而起的,还有那份被人所议论的“狂傲”,时人称他为“海上十大狂人”。据唐吟方《雀巢语屑》中说,白蕉早年举办展览,在广
图 1-1-2 1965 年 摄于病房内 这是白蕉最后一次留影1957 年,白蕉因言或罪,被划成“右派”,降级、降职、降薪,并下上海中国画图书馆为管理员。1961 年,摘掉“右派”帽子。1962 年,调往市美术专科学校,任中国古典文学(诗词题跋)及书法教员。与沈尹默、潘等人积极开展书法普及、挽救工作。并在由沈尹默创办的上海市青年宫书法班及静安寺区文化馆书法班执教。1964 年,白蕉应邀去安徽讲学,带去百品,于安徽展出,展出结束后并将作品全部留下。1966 年 5 月,“文化大革开始。白蕉被批斗、抄家,被“从严处理”,加上“地主分子”帽子,取消医疗。1969 年 1 月 31 日,白蕉进入昏迷而被家人送进医院因病卡上被工宣迫写上所谓“地主”成分,而遭多家医院拒收,直至晚上重度昏迷方被华山接纳如急诊室。2 月 3 日凌晨 3 时 30 分,白蕉辞世,终年六十二岁。
20图 3-1-1 白蕉行书《桃花源记》在上世纪 40 年代初所作的行书《桃花源记》,学欧的特征较他行书,则似乎虞体的成分多些。欧体中宫紧结,而虞体较为虞作外拓。白蕉结字多取虞体外拓之势,故多数书风温润而的面貌演变,基本上是由欧到虞,即越到后期越宽博雍容。检验白蕉的书法生涯,除了在鸿英图书馆任职期间有过一些有,十年内战和八年抗战期间,他亦无太大的作为,而在此时,有规模。1938 年,白蕉与挚友邓散木、唐云等人合办“杯水募捐,但也仅仅是如此而已。他的成熟应该是在 1947 年之后
本文编号:2765714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92.1
【图文】:
1图 1-1-1 白蕉中年时期2011 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挥洒云间——白蕉书画展作品集》,封面上的照片,白蕉一袭长衫,右手握扇,脚着僧鞋坐在一把藤椅上,温雅、自信。照片摄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那正是他人生意气风发的岁月。在上海大新公司四楼画厅举办第一次“白蕉书画金石展”后,声名鹊起,王蘧常先生为此作诗赞曰:“三十出名动海陬,钟王各教擅千秋。如何百炼成功后,傲骨难为绕指柔。”在之后的几年间,白蕉又陆续在上海举办多次个人书画展,时身边所交,亦皆是海上才子逸士。而随着白蕉声名而起的,还有那份被人所议论的“狂傲”,时人称他为“海上十大狂人”。据唐吟方《雀巢语屑》中说,白蕉早年举办展览,在广
图 1-1-2 1965 年 摄于病房内 这是白蕉最后一次留影1957 年,白蕉因言或罪,被划成“右派”,降级、降职、降薪,并下上海中国画图书馆为管理员。1961 年,摘掉“右派”帽子。1962 年,调往市美术专科学校,任中国古典文学(诗词题跋)及书法教员。与沈尹默、潘等人积极开展书法普及、挽救工作。并在由沈尹默创办的上海市青年宫书法班及静安寺区文化馆书法班执教。1964 年,白蕉应邀去安徽讲学,带去百品,于安徽展出,展出结束后并将作品全部留下。1966 年 5 月,“文化大革开始。白蕉被批斗、抄家,被“从严处理”,加上“地主分子”帽子,取消医疗。1969 年 1 月 31 日,白蕉进入昏迷而被家人送进医院因病卡上被工宣迫写上所谓“地主”成分,而遭多家医院拒收,直至晚上重度昏迷方被华山接纳如急诊室。2 月 3 日凌晨 3 时 30 分,白蕉辞世,终年六十二岁。
20图 3-1-1 白蕉行书《桃花源记》在上世纪 40 年代初所作的行书《桃花源记》,学欧的特征较他行书,则似乎虞体的成分多些。欧体中宫紧结,而虞体较为虞作外拓。白蕉结字多取虞体外拓之势,故多数书风温润而的面貌演变,基本上是由欧到虞,即越到后期越宽博雍容。检验白蕉的书法生涯,除了在鸿英图书馆任职期间有过一些有,十年内战和八年抗战期间,他亦无太大的作为,而在此时,有规模。1938 年,白蕉与挚友邓散木、唐云等人合办“杯水募捐,但也仅仅是如此而已。他的成熟应该是在 1947 年之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海珉;;白蕉的压抑与痛苦[J];档案春秋;2011年03期
2 苏显双;;不朽的白蕉——白蕉书法艺术述评[J];书画世界;2010年04期
3 邹洪宁;;当代帖派的翘楚——白蕉书法述略[J];东方艺术;2007年12期
4 曹大民;;白蕉的艺术人生[J];世纪;2007年02期
5 李海珉;;风流蕴藉 信手拈来——白蕉书札赏析[J];中国书画;2005年12期
6 奚吉平;;白蕉与“王尚书”[J];上海文博论丛;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军;白蕉书法管窥[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765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765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