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郑和碑林的艺术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7 22:22

  本文关键词:郑和碑林的艺术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碑林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其以碑刻技术结合书法文字记录着历史文献资料,成为历史发展进程中重要的宝贵文献资料。郑和碑林是现存海内外最大的关于纪念郑和的碑林,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为中国的政治外交、经济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世界航海地理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郑和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精髓,郑和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是多年来中国乃至世界各个学科界的研究热点,但是在艺术的角度研究还比较少。论文以艺术设计的角度分析研究郑和碑林的设计特征,其内在含义是为了纪念郑和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对于研究云南碑刻艺术发展和中国碑林艺术的特征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郑和碑林修建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郑和公园内,对其进行研究对于传承和纪念郑和精神具有深远的民族意义,对于发展晋宁县的地方旅游资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研究云南地区的碑刻文化和中国碑林艺术文化具有较大的资料参考价值。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为: (1)以艺术的角度分析了郑和碑林的设计特点,研究分析了郑和碑林的建筑设计特点;选用庭院式的四合院结构布局,采用彩绘的建筑装饰,并点缀伊斯兰元素以体现郑和所属民族特点;以及中国传统建筑中长廊、牌坊的设计元素和云南地区民族特色的建筑雕刻;园林设计的特点:利用昆明地区良好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繁茂的优势,采用对称式的中国传统设计理念将园林布景;运用艺术造型的手法将64块碑刻整齐放置。 (2)将郑和碑林所表现出的现代书法艺术进行符号化分析,64块碑的碑文全部是海内外各界名人志士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郑和精神的题词,既体现了郑和精神的深远影响又以视觉符号化的信息传达表现对郑和精神的纪念和传承。 (3)郑和碑林与中国其他的古代碑林不同,是属于现代碑林文化,虽然缺少了历史书法作品的遗留,但是碑林中的书法风格汇集了篆、隶、草、行、楷书体,用简约的形式记录着现代书法艺术的碑林文化。 (4)郑和碑林的研究是以郑和文化为背景,通过研究分析郑和碑林的艺术设计特征,从而展开研究郑和文化对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的影响,郑和文化的国家民族意义,以及郑和文化的国际性意义。 (5)郑和碑林的碑刻艺术代表着云南地区碑刻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研究郑和碑林的碑刻艺术对于研究云南地区的碑刻文化以及中国碑林艺术文化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资料参考价值,同时郑和碑林也可作为研究发展旅游的资源来分析。
【关键词】:郑和碑林 书法艺术 碑刻艺术 传承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127;J29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绪论12-21
  • 1.1 引言12
  • 1.2 研究背景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8
  • 1.3.1 碑林艺术研究现状13-14
  • 1.3.2 郑和文化研究14-18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18
  • 1.4.1 研究目的18
  • 1.4.2 研究意义18
  • 1.5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8-20
  • 1.5.1 研究内容18-19
  • 1.5.2 研究方法19-20
  • 1.6 论文整体结构20-21
  • 第二章 郑和碑林的设计特征21-54
  • 2.1 引言21
  • 2.2 郑和碑林概况21-22
  • 2.2.1 郑和碑林修建背景21
  • 2.2.2 郑和碑林全貌21-22
  • 2.3 郑和碑林空间布局设计22-29
  • 2.3.1 庭院式布局设计23-25
  • 2.3.2 点、线、面的特征表现25-29
  • 2.4 郑和碑林建筑设计29-44
  • 2.4.1 建筑形态29-38
  • 2.4.2 建筑雕刻38-41
  • 2.4.3 建筑装饰41-43
  • 2.4.4 建筑色彩艺术43-44
  • 2.5 郑和碑林环境艺术设计44-49
  • 2.5.1 园林艺术设计44-45
  • 2.5.2 植物造景艺术45-46
  • 2.5.3 景观组织手法运用46-48
  • 2.5.4 和谐美48-49
  • 2.6 郑和碑林碑刻设计49-51
  • 2.6.1 郑和碑林碑文的艺术性49-50
  • 2.6.2 碑石造型50-51
  • 2.6.3 碑刻艺术的审美性51
  • 2.7 郑和碑林完善设计51-53
  • 2.8 本章小结53-54
  • 第三章 郑和碑林的书法艺术研究54-80
  • 3.1 引言54
  • 3.2 书法艺术的符号特征54-57
  • 3.2.1 书法艺术符号的表现54-55
  • 3.2.2 书法艺术的能指特征55-56
  • 3.2.3 书法艺术的所指特征56-57
  • 3.3 天人合一之势57-74
  • 3.3.1 郑和碑林碑文的书法运用57-72
  • 3.3.2 郑和碑林书法创作背景72-74
  • 3.4 道法自然之美74-78
  • 3.4.1 书法形式美75-76
  • 3.4.2 书法意象之美76-78
  • 3.5 郑和碑林书法艺术审美特征78-79
  • 3.5.1 碑林中的书法艺术的造型美78-79
  • 3.5.2 碑林中书法艺术的情感美79
  • 3.6 本章小结79-80
  • 第四章 郑和碑林的审美性研究80-87
  • 4.1 引言80
  • 4.2 郑和碑林环境审美意境80-82
  • 4.2.1 风景观赏审美特征80-81
  • 4.2.2 植物景观审美特征81-82
  • 4.3 郑和碑林建筑设计审美特征82-85
  • 4.3.1 空间感实用性83-84
  • 4.3.2 审美价值84-85
  • 4.4 郑和碑林园林设计审美特征85
  • 4.5 本章小结85-87
  • 第五章 郑和碑林的文化内涵研究87-95
  • 5.1 引言87
  • 5.2 郑和碑林的背景文化意义87-93
  • 5.2.1 郑和碑林文化的地方意义87-88
  • 5.2.2 郑和碑林文化的民族意义88-92
  • 5.2.3 郑和碑林文化的国际意义92-93
  • 5.3 郑和碑林对郑和精神的纪念价值93-94
  • 5.4 本章小结94-95
  • 第六章 云南碑刻与碑林艺术的传承与发展95-103
  • 6.1 引言95
  • 6.2 云南特色碑刻95-98
  • 6.2.1 云南官印95-97
  • 6.2.2 云南典型文化97-98
  • 6.3 碑学书法艺术传承与发展98-100
  • 6.4 从郑和碑林到郑和公园100-102
  • 6.5 本章小结102-103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03-106
  • 7.1 全文研究成果与总结103-104
  • 7.2 研究的不足104
  • 7.3 论文研究后的展望104-106
  • 参考文献106-108
  • 致谢108-109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109-110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11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侯贺新;宋继华;;近代碑刻文字识别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2 郭毅;郑淼;;以碑林公园为例谈纪念性园林景观的营建[J];山西建筑;2007年34期

3 谢道辛;大理地区佛教密宗梵文碑刻与白族的佛顶尊胜信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熊明祥;以《张迁碑》为例探讨实物在金石书法研究中的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段晓明;华山西岳庙石牌坊石刻图像初步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3 黄臻;论现代汉字书法字体设计[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郑和碑林的艺术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1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91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4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