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书”考辨
本文关键词:“佐书”考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佐书,亦名左书,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列举“新莽六书”时使用这一名词,对秦隶书进行指称。伴随着文字与历史的沿革发展,在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双重作用下,“佐书”从名称到内容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其内容的广义化,又造成了“佐书”在后世演变成为隶书的代名词。针对书法史上的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将在历代书法文论、文选中寻找有关“佐书”记载的蛛丝马迹,对“佐书”最初的命名、内涵进行释读与还原;其次,关于“佐书”在书论中发生的形质变化,本文亦将有所梳理与论述;最后,本文还欲兼以书法实践为参考,利用相关出土文物及其影像、图片,探究佐书在实际应用中的起源,以发掘其在后世书体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从以下若干章节展开研究工作:鉴于书法史在佐书的称名及内涵方面的含混现象,本文将通过对佐书的名称来源与演变,以及佐书的形态雏形与发展进行较为系统的历时性研究;并结合所搜集到的文献与图片资料,宏观地把握佐书的书法艺术特点、历史流变,重新发现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关于历代书法文论中,后人对佐书的多角度解读,本文亦将做出比较详尽的列举与辨析。对于佐书的辨析将以尊重历史史实为首要前提,这将有助于我们进行更为深广的书法理论研究;同时,结合书法实践并寻找它在感性层面的表达与演化,这无疑又能使我们能够更为明晰地把握其艺术价值。因此,本文将从历史与经验两个维度上,完成对佐书的考释与辨析。
【关键词】:佐书 隶书 书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导言7
- 第一章 佐书来源、命名及其在书论中的变迁7-12
- 第一节 佐书来源与释名8-9
- 第二节 佐书的命名9-10
- 第三节 佐书在书论中的变迁10-12
- 第二章 佐书书体原型及演变12-18
- 第一节 佐书原型 —— 秦隶书12-14
- 第二节 秦隶在西汉时期的发展与演变14-16
- 第三节 新莽佐书的定型16-18
- 第三章 佐书对书法史的影响18-28
- 第一节 佐书与八分书18-24
- 一、典型八分书的成熟19-20
- 二、八分隶书对佐书书体的影响20-24
- 第二节 佐书对后世隶书的影响24-28
- 一、魏晋隶书举要25-26
- 二、隋唐隶书举要26-28
- 结语28-29
- 参考文献29-31
- 致谢31-3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32-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方艺程;从校长到省长:全凭这颗心──记黑龙江省副省长王佐书[J];中国统一战线;2000年03期
2 里尔克;林克;袁洪敏;;穆佐书简(选载)[J];青年作家;2013年01期
3 乐明;字形方整,线条珠圆玉润 书体端庄,笔致刚劲挺拔——2004年12月新邮介绍[J];上海集邮;2004年11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省劳动模范彭佐书——丰都村民的好当家[N];黔西南日报;2010年
2 张宁锐;王佐书:教育内容要“腌”到学生的心里[N];人民政协报;2009年
3 记者 陈猛;王佐书参观齐职业学院[N];齐齐哈尔日报;2010年
4 周龙;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来澄考察[N];江阴日报;2010年
5 记者 刘伟;王佐书会见韩国客人[N];黑龙江日报;2000年
6 记者 张浩淼 实习生 戴立;王佐书来渝作专题报告[N];重庆日报;2011年
7 中国青年报记者 刘畅 本报记者 宋喜群;王佐书副省长求医暗访记[N];光明日报;2000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陈曦;“教学既要扬长避短更要扬长补短”[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记者 林丽沙;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到我市作专题报告[N];毕节日报;2012年
10 记者 戚泥莲;国务院联合督查组听取我省“三项改革”汇报[N];黑龙江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鑫淼;“佐书”考辨[D];山东艺术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佐书”考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9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