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以“书法理论发生”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实践基础,文化机制,历史过程三个方面考察书法理论如何由萌芽、生长到初步完型。同时关注发生期书法理论关心和解决的问题,借此考察蕴含在发生期书法理论中的关于书法艺术本质、书法创作、书法欣赏等方面的特质。 本文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引论部分说明选题的意义和学术价值,对书法理论发生期的断代作了预先的交待,并就书法论著的真伪和本题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叙述,为本文研究的展开做好铺垫。 第一章介绍书法理论发生的实践基础,从书写得到严格要求和书法艺术自觉两个方面讨论书法理论发生之必然。第二章阐述书法理论发生的文化机制,从学术、哲学、文艺及其理论方面论述书法理论发生获得的经验启发和文化依据。第三章重点考察书法理论发生的过程,分为源头、初步建构、到初步完成三个阶段进行讨论,梳理书法理论发生的线索和过程,考察发生期书法理论关注的书法现象,对书法艺术本质的揭示,对书法创作和批评问题的初步探讨等等。第四章总结书法理论初步完型后的理论系统状况。 余论阐述发生期书法理论在书法理论史上的奠基地位和书法理论发生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书法 书法理论 发生 范畴 本质 创作 批评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292.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论: 古代书法理论发生及其研究的意义7-13
- 一、选题意义7-8
- 二、书法理论发生研究现状及本课题创新程度估计8-9
- 三、研究方法9
- 四、文献综述9-11
- 五、关于本题研究的两个问题11-13
- 第一章 书法理论发生的实践基础13-16
- 第一节 两汉书写的严格要求13-14
- 第二节 汉末书法艺术的自觉14-16
- 第二章 书法理论发生的文化机制16-30
- 第一节 两汉学术背景16-19
- 一、学术繁荣16-17
- 二、汉字论发展17-19
- 第二节 哲学思想对书法理论建构提供的理论依据19-24
- 一、哲学思维对书法理论认知和思维模式的影响19-21
- 二、哲学思想与书法审美理想的提出21-24
- 第三节 文艺及其理论对书法理论发生的影响24-30
- 一、文体风尚对书法理论形式的规定24-26
- 二、其它文艺理论发展对书法理论发生的影响26-30
- 第三章 书法理论发生的过程30-47
- 第一节 书法理论发生探源30-35
- 一、“书”之名实考察30-31
- 二、书法理论的源头31-35
- 第二节 书法理论在汉、晋时期的初步建构35-39
- 一、对书法艺术地位的争论和书法核心问题的揭示35-37
- 二、书法批评标准的初始形态37-39
- 第三节 南朝时期书法理论格局的初步形成39-47
- 一、对书法内涵认识的深化39-41
- 二、书法创作问题的初步阐发41-42
- 三、书法批评系统的建立42-47
- 第四章 发生完型状态下的书法理论系统47-51
- 第一节 形式与内容系统47-48
- 第二节 思想和范畴系统48-51
- 余论 发生期书法理论的历史意义51-53
- 主要参考文献53-56
- 后记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雄浑精美 敢为人先——郝小石绘画书法研讨会实录[J];上海艺术家;2006年02期
2 朱友舟;;论翁方纲关于米芾、董其昌书法的题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曾惠芬;;论书法与禅的关系[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1期
4 洪三泰;;书法秘笈 精妙解读——评黎向群的《岭南历代书法名家》[J];岭南文史;2009年03期
5 降大任;傅山书论“人奇字自古”说辨正[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6 江世龙;论《非草书》的反书法倾向及其潜在美学价值[J];学术界;1991年06期
7 李树渊;;诗歌与书法之意境刍议[J];书法艺术;1996年06期
8 姜寿田;;中国书法批评史——三、方法审美意识的觉醒[J];青少年书法;2002年03期
9 张建林;试论宋人书法理论中的“尚意”思想[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宁克明;;企业飘墨香——记工人书法家范学忠[J];乡镇企业科技;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英伟;杨维宇;陈国华;王连荣;黄凤玉;赵彦荣;梁慧香;;松阿扁叶蜂发生期预测预报技术研究[A];2004年辽宁农业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翟汉高;;对三化螟全年各代发生期作一次长期预测浅探[A];水稻螟虫灾变规律及治理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符立乾;李亚养;邹寿发;李建丰;;应用编程预测三化螟发生期的初步研究[A];水稻螟虫灾变规律及治理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冉亚丽;;天幕毛虫发生期、发生量预测预报技术研究[A];2004年辽宁农业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青文;杨奇华;周明rB;马仲实;李葆兰;;第二代棉铃虫发生期的拓扑预测[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6 邱建友;黄丽聪;;坐标法中期预测三化螟发生期的探讨[A];水稻螟虫灾变规律及治理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栾庆书;金若忠;云丽丽;叶淑琴;杨云博;迟成刚;;几种松树外生菌根菌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2)[C];2005年
8 李洪鳌;;翰墨飘香 情传天下[A];第三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董开全;;中国书法与中医学[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杜春雄;李平;;三化螟发蛾期期距相关回归预测[A];水稻螟虫灾变规律及治理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智晟;发生期货纠纷应如何解决[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2 木鱼儿;炼狱里走出的学者[N];中国石化报;2003年
3 记者 何德功;日本北海道进入巨大海啸发生期[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傅德锋;论“书法大众”与“书法精英”[N];美术报;2008年
5 记者 范宏喜;今年全国地灾防灾形势严峻[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6 范宏喜;今年全国地灾防灾形势严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7 陈志平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熔铸虫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张波;书法评论呼唤真诚[N];美术报;2005年
9 见习记者 苏晓梅;笔墨生活怡然自得[N];天津日报;2006年
10 王仲生(陕西);书法理论的意象论[N];中国艺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新宇;清代碑学批评[D];吉林大学;2007年
2 熊沛军;王世贞书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由兴波;诗法与书法[D];复旦大学;2006年
4 李海霞;匍匐翦股颖褐斑病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周勋君;清代书法批评中对形质的描述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6 谢建军;书法美学意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金丹;包世臣书学的重新审视[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8 陈聪发;中国古典美学清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唐洪杰;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富营养化近30年变化趋势及其与赤潮发生的关系和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陈梅香;基于SVM和GIS的梨小食心虫预测系统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磊;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亮;杨守敬《学书迩言》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于晶;朱熹书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刘霞;包世臣书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祖涛;苏轼书法理论的伦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秦金根;刘熙载书法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王欣璞;河北省东亚飞蝗气象监测预测技术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赵永金;论影响清初帖学衰微的几个因素[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9 黄克;清代碑学中的古法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尹映皙;申纬书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9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99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