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赵之谦碑派书法实践及其风格成因探析

发布时间:2017-04-12 16:15

  本文关键词:赵之谦碑派书法实践及其风格成因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清代在中国书法的发展长河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中国书法经历了汉魏、唐宋等几个鼎盛时期之后,发展几趋完美。然而,事实上汉隶、魏碑、晋帖、唐楷、宋行草的盛行,在整个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大体上都是以单一的书法风格横贯于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的。而在同一时代真正能以碑、帖书风交替发展作为主流的只有清代书法。 赵之谦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篆、隶、真、行均有高深造诣。他抓住北碑造像中雄强霸悍的一面,竭力追求姿态活泼和气势飞动,并将这种努力扩大到篆、隶书体领域,在晚清书坛上独树一帜,为碑派书法开辟了一条新的风格途径。本文用考证、比较、分析等方法,对赵氏的艺术人生、碑派书法实践、书法风格及其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赵之谦 碑派书法 风格特征 碑帖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292.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9
  • 1 研究的缘起及目的7
  • 2 当前研究概况7
  • 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7-9
  • 第一章 赵之谦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9-12
  • 1.1 清代社会文化背景9-10
  • 1.2 清代的金石学对书法的影响10-12
  • 第二章 赵之谦的碑派书法实践之路12-26
  • 2.1 赵之谦身世简述12-19
  • 2.2 由帖入门,以颜为基石,兼及宋代诸家19-20
  • 2.3 由帖入碑的转变之路20-26
  • 第三章 赵之谦碑派各体书法风格的形成及其艺术特征26-50
  • 3.1 肆力于兹,众艺之基--篆书26-31
  • 3.2 初师顽伯,上溯汉碑—隶书31-35
  • 3.3 筑基于颜,以帖济碑--楷书35-39
  • 3.4 "刀"、"笔"互化,至于无痕--行书39-43
  • 3.5 赵之谦书法特征的比较分析—以何绍基为比较对象43-50
  • 第四章 赵之谦碑派书法风格成因探析50-56
  • 4.1 社会风尚的影响50-51
  • 4.2 人生阅历的影响51-53
  • 4.3 书学思想的影响53-54
  • 4.4 绘画、篆刻与书法的相互影响54-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振涛;;傅山的遗民心态及书法实践[J];书法赏评;2011年03期

2 许志浩;;名家辈出的“海上画派”[J];艺术·生活;2000年03期

3 ;书画延年(五) 否泰相随 天灾人祸[J];收藏;2011年08期

4 罗随祖;;论齐白石及其篆刻(上)[J];艺术市场;2011年09期

5 朱以撒;;书法实践者的道路——以邓石如为例[J];书画艺术;2011年03期

6 孙登成;;论“海派”绘画的金石气[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1年07期

7 刘诚龙;;补缺一千年[J];杂文选刊(中旬版);2009年02期

8 ;同源 王志平[J];东方艺术;2011年14期

9 钱君S ;;钱君S 回忆录——学画 买画[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1年08期

10 ;水墨时代——2010上海新水墨艺术大展[J];美术文献;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云飞;;流行书风浅议[A];北京三希堂艺术院艺术家文集[C];2007年

2 蓝青;;秦士蔚先生甲骨文印章的艺术特征[A];台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藏玩轩主;木雕赵之谦对联[N];中国商报;2006年

2 凌士欣;“汉石经室”及其它[N];中国艺术报;2006年

3 李松;赵之谦尺牍取法研究[N];中国艺术报;2005年

4 王乃栋;赵之谦楹联书法[N];中国商报;2003年

5 李建春;赵之谦北魏造像笔法入篆探微[N];中国艺术报;2009年

6 罗玛;非物质书写一次关于昆曲的书法实践[N];美术报;2007年

7 善发;当心天价拍品后的美丽泡沫[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单国强;海派先驱 花开富贵[N];中国商报;2004年

9 张伟;海上画派[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10 尹舒拉;穷人文理 溯科学源[N];美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小庄;别有狂言谢时望,但开风气不为师[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徐海;赵之谦篆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3 顾维喜;“海派前期”绘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4 张循;论十九世纪清代的汉宋之争[D];复旦大学;2007年

5 姜传松;清代江西乡试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辛勋;论朝鲜后半期书法艺术的发展[D];复旦大学;2009年

7 金丹;包世臣书学的重新审视[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8 刘兆彬;康有为书法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宏;试论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繁盛[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智;赵之谦碑派书法实践及其风格成因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小婉;探析赵之谦绘画风格的成因[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袁淑;从清代书风特色论赵之谦创新的艺术风格[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恒章;何绍基、赵之谦行草书风格比较[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5 颜庆卫;赵之谦行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崔迎春;赵之谦艺术之变与晚清金石风尚[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7 于专有;赵之谦尺牍魏碑入行书创新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沈速;从碑帖融合看赵之谦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D];河南大学;2005年

9 杨肖曼;鸳鸯七志斋藏石书迹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谭国亮;虞集书学思想及书法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赵之谦碑派书法实践及其风格成因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01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0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