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内迁对西南地区书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15 00:15
本文关键词:抗战内迁对西南地区书法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大量的人物和文物内迁西南地区,受内迁人物和文物的刺激影响,西南地区书法创作与研究发生了转变。本文通过梳理人物的书法传播及文物的展示情况,对书法本体的笔墨迹象进行比较,得出在内迁之后,西南地区书法朝着各自的方向发展,并且形成独特的地域书风。 在书法创作上,内迁之前,西南各地区,视书法等同于写字的实用功能;内迁以后,受到内迁人物和文物的影响,书法创作开始走上专业化的道路,书法作品成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甚至作为生活消费的商品。重庆书法发展了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体系,在沈尹默、潘伯鹰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尚意”的宋代书法,最终形成了注重个体灵性发挥的尚妍书风;贵州在继承经学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质朴的碑学精髓,注重横向的兼收并蓄,形成朴茂雄浑的尚势书风。 在书法研究上,内迁之前,西南地区基本没有影响的书法理论著作;经过内迁洗礼之后,尤其是大量内迁的学者型书家研究风气的影响,书法研究走上学科化的道路,利用现代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以及各门类学科的知识,拓展研究视野,丰富研究内容,逐渐体系化、理性化。 通过这一历史现象的梳理,分析抗战内迁前后书法现象的差别与联系,可以更好地制定西南地区书法艺术下一步的发展策略,补充二十世纪书法史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抗战内迁 西南地区 创变 地域书风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292.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8-9
- 1.2 问题提出9-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可探索空间12-13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13-16
- 2 内迁人物对西南地区书法的影响16-42
- 2.1 军政人员促进西南地区书法发展16-23
- 2.1.1 军政人员善书者17-20
- 2.1.2 军政人员热衷于书法活动者20-22
- 2.1.3 军政人员对书法发展的积极作用22-23
- 2.2 文教人员推动西南地区书法进程23-33
- 2.2.1 文职人员的书法传播23-26
- 2.2.2 学校教师的书法教学26-32
- 2.2.3 文教人员对西南地区书法的推动作用32-33
- 2.3 抗战时期西南地区书法盛况33-40
- 2.3.1 书法研究硕果累累34-36
- 2.3.2 书法创作盛况空前36-40
- 2.4 内迁人物对西南地区书法影响情况40-42
- 3 内迁文物对西南地区书法的影响42-58
- 3.1 故宫文物的内迁43-47
- 3.1.1 南路80 箱重点文物漫长迁徙44-46
- 3.1.2 中路书画、古籍等文物浩荡运输46
- 3.1.3 北路玉器、石鼓等重物艰难历程46-47
- 3.2 私人文物的内迁47-48
- 3.3 内迁文物展示情况48-54
- 3.4 内迁文物对西南地区书法影响综述54-58
- 4 内迁后西南地区书法的发展58-78
- 4.1 内迁前后两地书法比较58-70
- 4.1.1 内迁之前两地书法概况58-63
- 4.1.2 内迁之后两地书法转变63-70
- 4.2 内迁后西南地区书法的特征70-71
- 4.3 内迁促使当代西南地域书风的形成71-73
- 4.4 内迁对西南地区书法影响的历史意义73-78
- 5 结论78-80
- 致谢80-82
- 参考文献82-84
- 附录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宝杰;;沈尹默年表[J];书法之友;1998年05期
2 曹建;;重庆二十世纪书法述论[J];书法之友;2001年06期
3 龙鸿;陪都书法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4 许彤;;诗文书法 举国著名——忆杨沧白先生及其捐献珍贵古籍[J];理论界;2010年03期
5 龙红;谢安辉;;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书画展览的推介现象[J];文艺争鸣;2011年02期
6 马衡;;抗战期间故宫文物之保管[J];紫禁城;2009年03期
7 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抗战内迁对西南地区书法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0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