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从眉山到汴京——论苏轼早年的书学观与书风渊源

发布时间:2021-03-17 23:34
  <正>苏轼作为宋代书坛的领军人物,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极高,关于其书法的研究对后世书学发展意义重大。苏轼在随父出蜀之前,由于蜀地自然地理特征与家世门第等因素的制约,在书法学习资源方面可谓匮乏,这对其书法学习与发展极为不利,但结果却恰恰相反,苏轼行书早期的风格、特有的执笔姿势以及用笔技巧均在此时期形成,创作于出蜀后不久的《奉喧帖》便是很好的例子。汴京时期的苏轼,得到了众多当朝元老的赏识与提携,学书条件大为改善。中年以后的苏字,更多的倾向于结字、线条与章法等方面的夸张对比,笔法与基本结字形态仍以早期特征为主。 

【文章来源】:书法赏评. 2019,(06)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从眉山到汴京——论苏轼早年的书学观与书风渊源


《奉喧帖》(局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故宫博物院,台北,结语


《宝月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天津市,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眉阳奉候帖》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本文编号:3087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087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1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