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石刻书法的艺术风格 ——兼论自己的书法创作
发布时间:2021-04-15 00:01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北朝石刻书法艺术,特别以北魏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为研究对象,探究它们的书法的渊源及艺术特色、风格特点。文章以北朝时期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及宗教为依托,多角度地从北朝石刻书法由繁盛到衰落而复兴的过程中,具体分析北朝石刻书法产生的社会原因、艺术形式、艺术特色、结字结体特点和风格,探索石刻书法崇尚的天真古朴、浑然天成的艺术风貌。在对北朝时期石刻艺术进行综合的分析后,提炼出北朝刻石书法中“方正俊厉”、“雍容遒劲”、“刚柔相济”的书法风格特点,并以墓志书法为基础,探索如何做到在实际的创作中融入古法,同时以此反观自身的书法创作,以及如何在书法创作中吸取墓志书法的养料,并将其融会贯通,促进自己的书法创作成长,并形成对如何在创作中汲取北朝石刻艺术规律的思考。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祀山公山碑》汉元初四年刻这一时期的碑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图 2: 《常季繁墓志》 图 3:《胡明相墓志》 图 4:《鞠彦云墓志》北魏正光四年(523)刻 北魏孝昌 3 年(527)刻 北魏正光四年(523)十一月刻.2.2 碑刻汉末,曹操提倡俭朴、薄葬,饬令禁碑,禁止为个人树碑立传,树碑之风顿时晋禁碑依然严厉。东晋时,纲纪不振,碑禁松弛,立碑之风重又复燃,王公贵大族,竞相刊石立颂,以表美德。不仅中朝士族好刻墓碑,地方官吏豪族也是《爨宝子碑》等,刻碑之风虽不及南北朝时,但是此时变乱不平的特点却促进艺术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特别是北朝时期,刻碑之风愈演愈烈、蔚然成风,格层出不穷,打破了西晋指定的规则,不仅大立碑碣,且不设字体规范,书风样。南方主要有《谷朗碑》、《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等,北方主要有《》、《广武将军碑》、《大代华岳庙碑》等。书体以楷书与隶书为主,其中,与楷书之间的如《谷朗碑》和《枳阳神道阙》,某些字形保留了隶书的特征,趋于楷书。康有为《广艺舟双辑》说《谷朗碑》“上为汉分之别子,下为真书
图 2: 《常季繁墓志》 图 3:《胡明相墓志》 图 4:《鞠彦云墓志》北魏正光四年(523)刻 北魏孝昌 3 年(527)刻 北魏正光四年(523)十一月刻.2.2 碑刻汉末,曹操提倡俭朴、薄葬,饬令禁碑,禁止为个人树碑立传,树碑之风顿时晋禁碑依然严厉。东晋时,纲纪不振,碑禁松弛,立碑之风重又复燃,王公贵大族,竞相刊石立颂,以表美德。不仅中朝士族好刻墓碑,地方官吏豪族也是《爨宝子碑》等,刻碑之风虽不及南北朝时,但是此时变乱不平的特点却促进艺术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特别是北朝时期,刻碑之风愈演愈烈、蔚然成风,格层出不穷,打破了西晋指定的规则,不仅大立碑碣,且不设字体规范,书风样。南方主要有《谷朗碑》、《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等,北方主要有《》、《广武将军碑》、《大代华岳庙碑》等。书体以楷书与隶书为主,其中,与楷书之间的如《谷朗碑》和《枳阳神道阙》,某些字形保留了隶书的特征,趋于楷书。康有为《广艺舟双辑》说《谷朗碑》“上为汉分之别子,下为真书
本文编号:3138262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祀山公山碑》汉元初四年刻这一时期的碑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图 2: 《常季繁墓志》 图 3:《胡明相墓志》 图 4:《鞠彦云墓志》北魏正光四年(523)刻 北魏孝昌 3 年(527)刻 北魏正光四年(523)十一月刻.2.2 碑刻汉末,曹操提倡俭朴、薄葬,饬令禁碑,禁止为个人树碑立传,树碑之风顿时晋禁碑依然严厉。东晋时,纲纪不振,碑禁松弛,立碑之风重又复燃,王公贵大族,竞相刊石立颂,以表美德。不仅中朝士族好刻墓碑,地方官吏豪族也是《爨宝子碑》等,刻碑之风虽不及南北朝时,但是此时变乱不平的特点却促进艺术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特别是北朝时期,刻碑之风愈演愈烈、蔚然成风,格层出不穷,打破了西晋指定的规则,不仅大立碑碣,且不设字体规范,书风样。南方主要有《谷朗碑》、《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等,北方主要有《》、《广武将军碑》、《大代华岳庙碑》等。书体以楷书与隶书为主,其中,与楷书之间的如《谷朗碑》和《枳阳神道阙》,某些字形保留了隶书的特征,趋于楷书。康有为《广艺舟双辑》说《谷朗碑》“上为汉分之别子,下为真书

图 2: 《常季繁墓志》 图 3:《胡明相墓志》 图 4:《鞠彦云墓志》北魏正光四年(523)刻 北魏孝昌 3 年(527)刻 北魏正光四年(523)十一月刻.2.2 碑刻汉末,曹操提倡俭朴、薄葬,饬令禁碑,禁止为个人树碑立传,树碑之风顿时晋禁碑依然严厉。东晋时,纲纪不振,碑禁松弛,立碑之风重又复燃,王公贵大族,竞相刊石立颂,以表美德。不仅中朝士族好刻墓碑,地方官吏豪族也是《爨宝子碑》等,刻碑之风虽不及南北朝时,但是此时变乱不平的特点却促进艺术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特别是北朝时期,刻碑之风愈演愈烈、蔚然成风,格层出不穷,打破了西晋指定的规则,不仅大立碑碣,且不设字体规范,书风样。南方主要有《谷朗碑》、《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等,北方主要有《》、《广武将军碑》、《大代华岳庙碑》等。书体以楷书与隶书为主,其中,与楷书之间的如《谷朗碑》和《枳阳神道阙》,某些字形保留了隶书的特征,趋于楷书。康有为《广艺舟双辑》说《谷朗碑》“上为汉分之别子,下为真书
本文编号:31382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1382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