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字体演变发展的设计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2 12:27
本文关键词:篆书字体演变发展的设计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从设计学的角度对篆书字体的演变发展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借鉴书法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字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篆书字体的演进发展。通过研究将篆书的发展脉络梳理地更清晰完整,分析了其字体特征与发展变化,对周至秦文字演变的源起与发展、规律与原因、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从而对现代字体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与实践帮助。 首先,从课题的源起与研究意义着手,简要概述了篆书字体研究的现状,总结了本论文的框架及研究方法。然后,探讨了篆书的字体源起,从先秦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开始,无论是对宗周文化的保守继承,还是忧患意识促成其立志强国,小篆都经过了一段较长时间的演变发展。在这一部分都一一对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即广义上的大篆,进行了代表作的分析,试图通过这样一条脉络厘清小篆的完成统一之路。再后,论述了篆书字体的统一完成。从社会发展、汉字规律、人为原因、制度推行等方面总结了篆书的最终形成。关于篆书字体的形态的研究在第四章有专门分析,通过笔画、线条、空间、字形等方面从设计学的角度加以研究。最后一章描述了趋之隶变的秦篆,分析其式微的原因,剖析了字体传承更替的自然规律,阐述篆书式微后其发展现状以及与我们今天的现代设计的关系及影响。
【关键词】:秦篆书 字体演变 文化传承 源流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导论8-13
- 1.1 选题源起8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8-9
- 1.3 研究的现状9-12
- 1.4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12-13
- 第二章 篆书的源起13-29
- 2.1 宗周历史之遗响13-15
- 2.1.1 传承封建宗周文化13-14
- 2.1.2 忧患意识促进文化兴盛14-15
- 2.2 先秦文化思潮15-16
- 2.2.1 士阶层的发展影响15-16
- 2.2.2 学术下移,百家争鸣16
- 2.3 秦系文字与小篆的关系16-17
- 2.4 秦系文字17-27
- 2.4.1 秦系正体文字的发展脉络17-20
- 2.4.2 演变过程中的字体20-27
- 2.5 演变过程中的六国书风流派27-29
- 第三章 篆书字体的统一完成29-37
- 3.1 社会发展的需要29-30
- 3.2 汉字自身发展规律30-31
- 3.3 人的决定性因素31-34
- 3.3.1 帝王的决策31-33
- 3.3.2 丞相李斯33-34
- 3.4 文书制度与书写教育34-37
- 3.4.1 制度的建设34-35
- 3.4.2 书写教育的推广35-37
- 第四章 篆书字体的形态研究37-44
- 4.1 小篆字体特征37-39
- 4.2 不同载体对字体的影响39-41
- 4.3 毛笔的形制演变41-44
- 第五章 趋之隶变的秦篆44-51
- 5.1 篆书的式微44-45
- 5.2 篆书字体与现代设计的关系45-47
- 5.3 篆书在数字时代的新发展47-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4
- 附录54-55
- 致谢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留珠;“史子”、“学室”与“喜揄史”——读云梦秦简札记[J];人文杂志;1983年02期
2 ;秦始皇陵西侧赵背户村秦刑徒墓[J];文物;1982年03期
本文关键词:篆书字体演变发展的设计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5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415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