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从论书诗看清代碑学

发布时间:2017-06-07 06:19

  本文关键词:从论书诗看清代碑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研究的文献资料中,论书诗可谓是一个独特的艺术样式,它是一种诗歌和书法审美的结合题材。由于其横跨于诗书之间的特殊性,成为了诗书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论书诗表现的是书家们对书法最真切的评赏审美情感、最具有代表性的时代评判标准和最具有时代的书法审美发展方向。由于古代书家多为当时文化精英,有大量的文人诗篇涉及书法审美问题。其中大量书法家一生与诗文、书画为伴。本文通过研究“论书诗”这一文字材料,可以充分解释某一时期或某种审美思想的产生以及在大的时代社会背景下发展变化的问题。本文意在选取清代书法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通过他们在学书过程中,自己写下的或是得到他人馈赠的论书诗来分析清代书法从注重书法刻帖到尊崇碑版石刻,对篆隶书体及蕴含“篆分古意”书体褒扬的演变脉络,透视当时书坛崇尚碑派书法,一直在书坛占据盟主地位的帖学正在由盛到衰的书法风气和整个清代碑学发展过程以及这一时期的书学思想。从书法的角度看,它在书法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清代碑学掀开了灿烂的一页,它以创立的“碑学”理论在指导实践,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果。它是中国近代出现的一股变革的文化思潮,它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在书法史上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选取早期清代碑学先锋郑| 为代表,通过论书诗分析其典型的对取法汉代隶书法观念,进而了解当时的书法创作风气和趋势。中期选取“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纵观其一生的书法学习轨迹和不断的探索精神,使其成为清代书坛第一位能够取法碑版古法又能自成一家的成功范例,展开了有别于郑| 隶书探索的碑学新天地,从中也能观察到社会的书法审美新气象。何绍基是清代道、咸之间继阮元、包世臣理论鼓吹之后,第一位在创作上全面实践碑学主张的书家,他独具特色的书法丰富了碑学实践。一方面,何绍基碑学中的复古思想是继承性的,他对篆分意度的强调、他专勤的师碑功力乃至他独特的执笔法,无不体现了碑学时代的风尚。通过三位碑学大家的诗文,从而一个个推进碑学演进进发时刻,完成了碑刻从与书法的矛盾走向融合最终丰富书法历史的伟大过程,论书诗对于清代碑学书法的推进又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清代碑学 论书诗 郑簋 金农 何绍基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92.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清代初期郑| 隶书的影响12-24
  • (一) 清代碑学兴起的原因以及表现12-14
  • (二) 从赠郑| 论书诗看清代碑学兴起14-24
  • 1. 生在碑学方兴之时14-15
  • 2. 从论郑| 诗歌中看清初隶书的风尚15-17
  • 3. 从论郑| 诗歌中看清初的访碑风尚17-19
  • 4. 从论郑| 诗歌看清初隶书学习的方法19-20
  • 5. 从论郑| 诗歌看创作状态及要求20-24
  • 二、以金农为代表的碑学书法圈24-41
  • (一) 社会环境和交际风尚的转变24-26
  • (二) 时风下的金农及论书诗文26-33
  • 1. 诗文中的金农早期书法26-30
  • 2. 从金农诗文看碑学书法的继承与开拓30-33
  • (三) 从诗文中看金农隶书的特点和理念33-41
  • 1. 隶书的风格与魏碑的借鉴33-36
  • 2. 北齐写经的魏碑发掘36-39
  • 3. 金农碑学思想的形成39-41
  • 三、何绍基论书诗与碑学书法发展的高潮时期41-51
  • (一) 诗文中凝练的碑学高峰41-42
  • (二) 从何绍基诗中看碑学发展的新气象42-51
  • 1. 诗中的书法生涯42-43
  • 2. 从诗文中看何绍基碑学关注的转变43-45
  • 3. 何绍基诗文中体现出的:对于碑学过盛的校正作用45-51
  • 结语51-52
  • 注释52-54
  • 参考文献54-5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5-56
  • 致谢56-57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凌丽萍;宋代论书诗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从论书诗看清代碑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8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428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e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