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隶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4 12:16
本文关键词:晚明隶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清代隶书一直是书法史研究的重点,但清代隶书的振兴不是骤然爆发,而是深深筑基于晚明隶书。然而因为材料的限制,晚明隶书至今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本文首先对晚明时期吴门与陕西两个重要区域的隶书活动进行探讨,,指出吴门隶书兴盛与篆刻及文字学传统有关,而陕西隶书崛起则受益于当地的访碑活动。本文继而以天启二年进士群中擅隶书的书家为中心,从艺术交往的角度,钩稽他们与这两地之间的人脉关系。因为这一群体的存在,汉碑与隶书逐渐发展为全国性的艺术旨趣。在阐明晚明隶书的整体格局之后,本文对于晚明隶书过渡性的特点及其影响清初隶书的脉络进行了重点关注,指出晚明隶书在用笔、结字与样式诸方面兼有明中叶及清初的一些特点,实为清初隶书振兴的一个重要准备阶段,而对清初隶书家与晚明隶书家之间承传脉络的清理,则更进一步支撑了上述的观点。
【关键词】:晚明隶书 吴门 陕西访碑活动 天启二年进士 清初隶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0
- 一、 晚明的界定8
- 二、 相关研究成果检讨8
- 三、 本文研究思路及实现方法8-10
- 第一章 晚明吴门隶书10-23
- 第一节 吴门篆刻传统与文氏一门子弟的隶书创作10-14
- 1.文人篆刻与隶书的关系:吾丘衍的训诫10-11
- 2.吴门篆刻传统带动书隶风气11-14
- 第二节 文字学研究与吴门隶书14-19
- 1.赵氏一门《说文》及金石研究对篆隶书法的推动14-17
- 2.赵[Ч狻⒄跃⒁禲等人的篆、隶书实践17-19
- 第三节 宋珏在江南的活动及其对《夏承碑》的学习19-23
- 1.宋珏在江南的活动19-20
- 2.宋珏学习《夏承碑》及在江南的成名20-23
- 第二章 晚明陕西隶书23-29
- 第一节 《曹全碑》与《西岳华山庙碑》的影响23-25
- 1.万历年间《曹全碑》的出土引起士林轰动23
- 2.华阴本《西岳华山庙碑》的递藏及影响23-25
- 第二节 陕西的访碑活动与郭宗昌的隶书实践25-29
- 1.陕西的访碑活动与汉碑研究25-27
- 2.郭宗昌的隶书观念与实践27-29
- 第三章 天启二年进士群的隶书及其与吴门、陕西的地域关系29-37
- 第一节 天启二年进士群的崇古观念29-31
- 1.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对三代文学的推崇29-30
- 2.黄道周、王铎对篆籀八分的重视30-31
- 第二节 天启二年进士群的隶书实践31-33
- 1.文震孟31
- 2.黄道周31-32
- 3.王铎32
- 4.南居仁32-33
- 第三节 天启二年进士群与吴门、陕西的地域关系33-37
- 1.同乡33
- 2.故交33-35
- 3.师生35-36
- 4.姻亲36
- 5.流寓36-37
- 第四章 晚明隶书的过渡性特点37-43
- 第一节 用笔:刻板性与写意性并存37-38
- 1.刻板性:与印刷文化的关系37
- 2.写意性:与晚明高堂大轴行草的关系37-38
- 第二节 结构:汉碑结字与“奇字”并存38-40
- 1.模仿汉碑结字38-39
- 2.强调篆籀意味39-40
- 第三节 样式:册页与巨幅并存40-43
- 1.对拓本原大的模仿40
- 2.适应大字的社会需求40-43
- 第五章 晚明隶书对明中叶的突破及对清初隶书的影响43-51
- 第一节 对以文徵明为核心的明中叶隶书模式的超越43-44
- 第二节 晚明隶书对清初隶书的影响44-51
- 1.“不衫不履”的隶书观念44-45
- 2.写意性的强调45-46
- 3.晚明隶书影响清初隶书的脉络46-51
- 结语 晚明隶书是清初隶书兴盛的重要准备期51-52
- 致谢52-53
- 参考文献53-58
- 图版58-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白谦慎;薛龙春;;尘事的史迹[J];读书;2007年01期
2 薛龙春;;明末清初碑刻研究中的书学观念[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01期
3 张义勇;;程嘉燧籍贯考[J];中国书画;2010年05期
4 薛龙春;;明末“三株树”考论[J];新美术;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鹏;晚明士人生活中的书法世界[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本文关键词:晚明隶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9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449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