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中国书法“虚静”心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14:38

  本文关键词:中国书法“虚静”心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书法 虚静 创作 审美


【摘要】:一般而言,艺术心理学很少以书法艺术门类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而导致书法艺术的内部研究相对滞后。为了更好地把握书法艺术创作、审美的内在规律和必然性,本文以书法美学范畴之“虚静”为研究对象,从艺术心理学角度对虚静的特点、虚静与构思、虚静与技巧、虚静与审美儿方面进行研究。文章认为,虚静是书法创作和审美中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章为第一部分;第二章至第四章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采用语义学和历史文献学方法,将虚静置于整体的文艺学环境中来考察其本质含义和源流。作者认为,虚静不只是虚和静,还是虚中求实,静中求动。它是文艺创作和审美中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 第二部分采用历史文献法、归纳法、分析法、例举法,共同阐明虚静心理在书法艺术整个环节中的必要性和独特性。第二通过对大量的历代书论分析和归纳,得出在书法艺术创作前虚静是书家应该具有的一种必要心理的结论。在这种心理过程中,艺术构思的内容是清晰的、具体的。第三章主要从创作中的虚静心理和艺术实践之间关系出发,说明虚静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从虚静的对立心理角度,说明焦虑、紧张心理是不利于和有害于书家书法艺术创作的。第四章,从艺术审美角度,说明虚静是书法艺术欣赏的前提条件之一
【关键词】:书法 虚静 创作 审美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文献综述9-11
  • 绪论11-14
  • 第1章 虚静的内涵14-19
  • 1.1 虚静的内在含义14-15
  • 1.2 虚静的理论源流15-19
  • 第2章 虚静与书法创作前的心理19-30
  • 2.1 虚静是书法艺术创作的前提19-22
  • 2.2 艺术构思的内容得力于虚静22-30
  • 2.2.1 文字内容与形式24-25
  • 2.2.2 书法意象与气势25-30
  • 第3章 虚静与书法创作中的心理30-44
  • 3.1 虚静是书法创作中必要的心理30-34
  • 3.2 技巧手法的运用依赖于虚静34-44
  • 3.2.1 有意于佳与无意于佳35-39
  • 3.2.2 心理障碍:焦虑与紧张39-41
  • 3.2.3 虚静是通达高境界的心理41-44
  • 第4章 虚静与书法审美时的心理44-48
  • 4.1 虚静与"雅玩"44-45
  • 4.2 虚静与"静观"45-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亭;姚宇亮;;米芾的草书和他的书法观[J];书画世界;2009年02期

2 朱天曙;;清初师碑风气中的周亮工书法[J];书画世界;2009年03期

3 李中原;;关注余德泉——兼析当下书坛现象[J];书画世界;2009年05期

4 周善超;;徐浩“遭遇”苏轼“不认师”现象之历史考察与探因[J];书画世界;2012年02期

5 陈秀杰;;达其情性 形其哀乐——解读书法艺术的寄情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张雷;;赵孟(兆页)书学思想考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梁继;;黄庭坚与《瘗鹤铭》[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孟玲英;;唐代篆书书迹及书法家综述[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张春霞;从“书品”到“人品”——写字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张海明,谷曙光;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启功先生书画创作心态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浩;同构与冲突[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陈大利;《华山碑》与清代碑学[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顾琴;海派篆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王子源;书法章法之于现代文字设计意义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张多强;《三希堂法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金梁;明代书学铨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小庄;别有狂言谢时望,但开风气不为师[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金丹;包世臣书学的重新审视[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9 彭砺志;尺牍书法:从形制到艺术[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靳永;书法研究的多重证据法[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83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683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1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