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楚国简帛书法的材质与款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16:13

  本文关键词:楚国简帛书法的材质与款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楚国简帛 书法 内容材质


【摘要】:由于书写工具和文字载体的不同,导致楚国书法的材质与款式呈现纷繁复杂的样式,成就了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本论文的研究主要是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出土的楚国文物进行梳理、分析和考察,目的是从多角度、多层次来探讨书于简帛的楚国书法艺术特点。
【作者单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系;
【关键词】楚国简帛 书法 内容材质
【分类号】:K877;J292.1
【正文快照】: 战国时代,文字书写的主要载体是由竹木制作而成的简牍,比起甲骨、金石,竹木是最容易采集的书写材料,而且吸墨性能良好,但也容易腐烂。我国最早使用简牍的历史,据文献记载可以上溯到商代。《尚书·多士》云:“惟殷先人,有册有典。”陈梦家推衍殷人的册典应是书于竹木之上的,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仝冠军;论简牍不晚于甲骨出现[J];出版发行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带指事性质的象形字与指事字辨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2 侯宏堂;阴阳观念产生的三个基本来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范正红;殷商甲骨断代论著札记(三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4 李学勤;论殷墟卜辞的新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庞慧;“榐”与“y贰奔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过常宝;;论先秦工匠的文化形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姜勇;;早周崇“明”观念的兴起[J];长白学刊;2009年06期

8 贾文;甲骨文从人、卩、大、女、子的义近形旁字举例(二)[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9 朱晓雪;;楚简文字补释[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张中宇;中国原始诗歌韵律考辨——兼与周锡韦复先生商榷[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邦宏;;殷墟甲骨“翌+纪日”小探[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2 李发;;试论甲骨军事刻辞的语义角色[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周常林;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8 蔡树才;《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文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贾海建;神怪小说与山岳信仰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郜同麟;宋前文献引《春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尚书·盘庚上》疑难新解[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褚红轩;上博七《凡物流形》文字释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杨美;甲骨女性卜辞语言文化分期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石会鹏;《国语》民神观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刘伟乾;古文字构件朝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士博;包山楚简词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颖娜;甲骨卜辞所载商晚期刑罚考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博;河北地区所见先秦时期有铭兵器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曹平;《说文解字》第三、四篇误释字汇考[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春梅;上古至中古人体降落类词汇系统演变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占勇;;弩机上的书法艺术[J];东方艺术;2007年20期

2 黎炳锋;;论书法艺术的装饰意涵[J];大家;2011年14期

3 崔陈;勇于创新的书法艺术家包弼臣[J];文史杂志;1989年01期

4 金序兰;浅谈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的书法艺术[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Z1期

5 国泉;醉蘸黄河水 狂书华夏情——杨锡柱和他的书法艺术[J];市场研究;1997年03期

6 ;姚健书法艺术简介[J];山东农机化;1997年12期

7 曾铭;;天趣若随吾笔转 画禅无墨教谁参——释普荷及其书法艺术蠡评[J];书法艺术;1997年06期

8 李志华;;积淀与突破——梁修书法艺术述评[J];青年思想家;1998年02期

9 陈文轩;浅说庄学对书法艺术的影响[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梅朵;;努力改变自己[J];心理世界;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晓黎;;呼和浩特地区战国时期货币经济[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2 图娅;佟鸿举;;呼和浩特博物馆馆藏部分战国货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3 莫小不;;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沈树华;;联墨·书法·时代·创新[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夏东荣;;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中国文化因素[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邓清远;;简论书法艺术与经济价值的转化及异化[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魏伯庆;;书法需要批评[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一年)[C];2011年

8 李会;;浅谈如何创造书法艺术的意境之美[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刘锋;;清代楹联大家的书法艺术简论[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苗润莲;;秦连横的衍变及其作用[A];国学论衡(第五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文联副主席 吴东民;潇丽俊逸 融古开新[N];海南日报;2008年

2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吴东民;一个灵魂的自由舞蹈[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言恭达;书法艺术的时代审美转型[N];光明日报;2008年

4 记者 贺少成;中国唐诗宋词书法碑林文化工程启动[N];工人日报;2010年

5 记者 舒鉴明 通讯员 闵宣;中国书法艺术执着的传播者[N];东方城乡报;2010年

6 谢庆立;笔歌墨舞见精神[N];中国文物报;2011年

7 江东;当舞蹈遭遇书法[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刘亚辉 刘虎 通讯员 王新平;翰墨飘香溢满园[N];保定日报;2011年

9 ;唐云来书法艺术[N];中国艺术报;2005年

10 庞雄;瘦动 豪放 爽利[N];金昌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涛;东晋“新体”书法成因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辛勋;论朝鲜后半期书法艺术的发展[D];复旦大学;2009年

3 燕凯;视觉与神遇[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4 周延;弘一书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5 杜浩;同构与冲突[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王泽强;战国秦汉竹简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7 李伟华;中国书法艺术对明式家具的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顿子斌;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9 萧圣中;曾侯乙墓竹简释文补正暨车马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杨疾超;古代书法批评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在玉;汉字笔画“钩”的文字学意义及其美学特征[D];青岛大学;2010年

2 耿灿;孙过庭书法情性观的美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杨蓓;平面构成中书法艺术的应用及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娟;刘自椟书学精神及其现代意义[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成聚;论梁启超的书学思想及实践[D];暨南大学;2011年

6 赵慧;倪元璐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邹华;颜真卿及其书法艺术对书法教学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崔永升;永tF刻帖与题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周红旗;字体设计与中国书法艺术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敖侠;曾国藩及其书学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84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684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0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