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书学中的崇古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1:48
本文关键词:黄庭坚书学中的崇古思想研究
【摘要】:本文围绕“黄庭坚书学中的崇古思想”进行专题研究。以崇古思想在黄庭坚书学、诗学中的表现为切入点,通过对黄和“宋四家”中其余三家苏、米、蔡崇古思想的异同剖析、黄庭坚崇古思想的时代和家学背景、以及黄庭坚崇古思想影响的探究,旨在梳理呈现黄庭坚崇古思想的清晰脉络,揭示并强调一种观点——篆籀古文是书法之“本根”,篆籀古文对书法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黄庭坚生平艺术和崇古思想简介。对黄庭坚的生平艺术作了简介,并结合黄庭坚书论及诗文中随处可见的关于“崇古”的表述,对崇古思想进行了简要剖析,总结出黄庭坚崇古思想的三个特征。第二章黄庭坚崇古思想在其文艺思想与作品中的体现,分述崇古思想在黄庭坚书论、技法和诗歌中的体现,并就其寓于崇古思想中的书法审美取向进行梳理分析,对黄庭坚的篆隶美学进行研究探讨,对山谷的“古”、“韵”、“俗”与“意”进行辨析,揭示出黄庭坚的崇古是可以与黄庭坚书学中的韵胜、去俗、尚意并列的审美观念。黄庭坚崇古的文艺思想是一以贯之的,结合具体诗歌作品进行分析,印证黄庭坚“无一字无出处”的文艺创作理念就是崇古思想的外在表现。第三章黄与苏、米、蔡崇古思想的异同。首先对苏轼、米芾、蔡襄的书学崇古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处于同样时代背景下“宋四家”的黄庭坚与苏轼、米芾和蔡襄各具特色的崇古思想之异同进行具体分析比较,凸显黄庭坚崇古的个性。第四章黄庭坚崇古思想的形成。就黄庭坚崇古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家学渊源进行钩沉,剖析影响黄庭坚崇古思想的深层次隐性因素。第五章黄庭坚崇古思想的影响。结合具体书家,就黄庭坚崇古思想的影响进行研究,选择了受黄庭坚影响较为突出的明代沈周、明末清初傅山和清代中叶的郑板桥作为对象,逐一对他们的崇古思想进行具体研究,反映黄庭坚崇古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并结合当下书坛的现状,指出黄庭坚极力倡导的“篆隶古法”和“篆隶美学”于现实的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黄庭坚崇古思想形成、表现、影响的梳理,对黄与“宋四家”其余三家苏、米、蔡崇古思想异同的分析,力图清晰再现900多年前的黄庭坚在书法艺术道路上怀着浓郁的崇古情结,好古、师古而不泥古,推故出新,最终“自成一家始逼真”的轨迹。笔者意在强调指出研习书法要溯源篆隶,篆籀古文是书法之“本根”,要多读书,提高学养胸次。黄庭坚提出的“草书与蝌斗、篆隶同法同意”观点,他对篆隶古文(包括六书)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视,,对待“古人”与“古法”的尊崇和辩证取法的科学态度,学古却不泥古,能够借古开新,都对当下书法学习具有很大的参考借鉴价值和启示。
【关键词】:黄庭坚 崇古思想 古人 篆隶美学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2
- 绪论12-16
- (一)问题的提出12-13
- (二)研究价值13
- (三)研究方法13-16
- 第一章 黄庭坚生平艺术和崇古思想简介16-24
- 1.1 黄庭坚生平艺术简介16-18
- 1.1.1 生平简介16
- 1.1.2 书艺概览16-18
- 1.2 黄庭坚的崇古思想18-24
- 1.2.1 关于书史上的崇古18-19
- 1.2.2 黄庭坚崇古思想的三个突出特征19-24
- 第二章 黄庭坚崇古思想在其文艺思想和作品中的体现24-46
- 2.1 黄庭坚崇古思想在其书学思想中的体现24-31
- 2.1.1 “知万事皆当师古”黄庭坚崇古思想在书论中的体现24-27
- 2.1.2 “锥画沙、印印泥”崇古思想在书法技法上的体现27-31
- 2.2 篆隶美学——寓于崇古思想中的书法审美取向31-41
- 2.2.1 皮毛脱落尽,唯有真实在μ篆隶古意μ之美31-37
- 2.2.2 黄庭坚的“古”、“韵”、“俗”与“意”37-41
- 2.3 “无一字无来处”——黄庭坚崇古思想在其文艺作品中的体现41-46
- 2.3.1 例举“无一字无来处”在黄庭坚诗歌中的具体表现41-43
- 2.3.2 “领略古法生新奇”如何做到“无一字无来处”43-46
- 第三章 黄与苏、米、蔡崇古思想的异同46-62
- 3.1 异曲同工各呈特色46-55
- 3.1.1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苏轼的“不践古人”46-49
- 3.1.2 “取诸家长处,总而成之”——米芾的“集古字”49-53
- 3.1.3 “当作诸家体以传子孙”——蔡襄的“博古未化”53-55
- 3.2 上下求索皆本古人55-62
- 3.2.1 “方近古人”与“自出新意”——黄庭坚与苏轼崇古思想比较55-57
- 3.2.2 “科斗篆隶”与“大篆古法”黄庭坚与米芾崇古思想比较57-58
- 3.2.3 “自成一家”与“恪守古法”——黄庭坚与蔡襄崇古思想比较58-62
- 第四章 黄庭坚崇古思想的形成62-74
- 4.1 时代背景:北宋的政治社会文化状况62-63
- 4.1.1 宋代文德政治62
- 4.1.2 宋初书学不振62-63
- 4.2 北宋中期的书法复古运动63-67
- 4.2.1 宋代重视金石篆书的时代风气63-64
- 4.2.2 “一无留意,独好古石刻”——欧阳修的书法活动64-67
- 4.3 诗文、金石之学的家学渊源67-70
- 4.3.1 “篆籀有志气,当于古人求”——家学渊源67
- 4.3.2 “余闻岐阳鼓,篆法抵万金”——父亲的影响67-69
- 4.3.3 “前秦典籍,诸子众经”——胸中有书数千卷69-70
- 4.4 与北宋当时篆书名家的交游70-74
- 4.4.1 黄庭坚的篆书70-71
- 4.4.2 与北宋当时篆书名家的交游71-74
- 第五章 黄庭坚崇古思想的影响74-84
- 5.1 受黄庭坚崇古思想影响的书家例举74-81
- 5.1.1 “书法涪翁,遒劲奇绝”——明代沈周74-77
- 5.1.2 “书入篆隶乃可贵”——明末清初傅山77-79
- 5.1.3 “自成一家始逼真”——清代郑板桥79-81
- 5.2 黄庭坚崇古思想对当代书法学习的启示81-84
- 5.2.1 溯源篆籀,书有所本81-82
- 5.2.2 继承传统,借古开新82-84
- 结语84-86
- 参考文献86-90
- 后记90-9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1-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根民;;试论沈周书法风格之嬗变及其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847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847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