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两晋书法教育探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21:04

  本文关键词:两晋书法教育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书法 书法教育 创新 启示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两晋是书法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这种现象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社会需求的。混乱的时局、活跃的思想、频繁的交流是两晋书法兴盛的主要原因,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书法艺术不但没有中断,,反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两晋的教育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教育制度趋向多样化、细致化。首先官学教育制度改为国子学、太学并立的双轨教育制度,但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私学悄然兴起而且日趋完善,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在教学活动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私学家们成了这一时期学术追求的导向标,在官学教育式微的情况下,私学和家学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本论文通过对两晋时期的书法教育形式、规模和教育方法进行分析与比较,指出两晋时期书法由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变的重要突破和发展,而且在书法史上留下了珍贵的财富。“笔墨当随时代”随着时代的进步,书法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既有成就也存在一些问题。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更好地进步,书法也不例外,本论文的研究旨在为建立更完善的书法教育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为了更好的把我国的汉字书写艺术发扬光大,书法教育体系建设必须要重视,并且书法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一定要落到实处。笔者认为要把书法教育更好的融入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提高对书法教育的在认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需求,创新书法教育。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功能性研究和个案研究法。
【关键词】:书法 书法教育 创新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7
  • 一、 两晋书法繁荣的时代背景概述7-9
  • 1、 社会风尚的推动作用7-9
  • 2、 题壁书法和书法收藏的广泛流行9
  • 二、 “官私兼具”的两晋书法教育9-13
  • 1、 两晋书法官学教育式微10-11
  • 2、 蓬勃发展的私学教育11-13
  • 三、 两晋家族教育个案分析13-16
  • 1、 王羲之书法师承论述13-15
  • 2、 王献之书法师承论述15-16
  • 四、 两晋书法教育的历史地位及其对我们的启示16-20
  • 1、 两晋书法的历史地位16-17
  • 2、 两晋书法教育对现代书法教育的启示17-20
  • 结语20-21
  • 参考文献21-22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艺术作品22-23
  • 致谢2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池瑜;兴成教化与中国人物画的功能[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杜元;文人书与文人画[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3 王恪松;山水画写生之"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赵正来;中国古代对自然美的认识与体验[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熊沐清;两样摹仿,两面镜子——中西“摹仿”理论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王新霞;论杜甫“有神”说的美学渊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张晶;论审美构形能力[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4期

8 赵鸣;;试论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董菱;论书法艺术教育的必要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文一峰,路秉杰;建筑美学理论整体性框架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雷涛;石涛绘画美学思想中的士人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3 张克锋;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画论的会通[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曹建华;山水画画法嬗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张桐t@;“引书入画”在黄宾虹山水画笔墨转换中的重要作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周保彬;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修建;名士风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尹培如;范畴的移植[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勤砚;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徐丽娟;试论南阳汉代画像石中的人物艺术形象[D];中国美术学院;2003年

3 j 口将一;书论中所见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传授[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4 叶晓兰;画境如诗[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桓;浅析“墨戏”及其艺术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董睿;河南两汉画像砖艺术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张翘楚;中国画论中之“静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8 曾素艳;工笔花鸟画色彩艺术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晓林;试论书法研习对雕塑创作的积极作用[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10 孙倩;以形写神[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65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865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0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