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运笔与声乐控声的技法相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17:02
本文关键词:书法运笔与声乐控声的技法相通性研究
【摘要】:书法与音乐均以追求美与“天人合一”为终极目标,它们有着很深的文化艺术渊源。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书法与音乐这两种艺术并行而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直至今日,音乐与书法多层面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媒体的发展,各种音乐与书法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开始涌入人们的眼帘,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艺术表现形式的创造均依据了书法与音乐的相通性的理论观点。 书法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与诸多相通之处。对于二者共性的研究,前人分别从形式结构、审美欣赏、情感表现与价值功效等方面做过一些论析,却未有从技法层面对二者相通性展开论述的专题性的研究成果问世。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比较等方法从书法运笔和声乐控声的角度对两种艺术之间技巧的相通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从两者的艺术语言在技法层次的相互渗透中得到新的认识和感悟,从新的角度进一步揭示了书法与音乐两种艺术种类之间的相通关系,将二者的相通性研究拓展到更深的层次和更新的领域,丰富了书法与音乐相通性研究的理论内容。研究书法运笔与声乐控声的技法相通性,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书法和音乐关系的认知和审美情趣,从而对书法与音乐这对姊妹艺术的相互渗透产生更深的感悟,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书法与声乐艺术的技法特点,对书法与声乐的学习与创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为书乐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提供新的创作灵感,从而更好地推动书法艺术和音乐艺术的发展。 本文首先追溯了书法与音乐相通的历史源流,探索了两种艺术共同的文化渊源和基础。从外在表现和内在蕴涵两个方面讨论了书乐之间存在“质”、“律”、“境”、“情”等方面的相通性。 由于在诸多书体当中,草书尤为特殊,它使中国文字由实用性的书写工具上升为情感寄托的载情艺术,而书法的觉醒和追求则是以草书确定为前提的,使人们在实用之外有了更多的遣兴。草书较其他书体而言,更具流动性与节奏感,并且还兼含有其他书体的美学素质,因此它是书法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书体,因而在技法方面它与声乐有着更多的相通性,故本文选择“书法与声乐的技法相通性”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草书与声乐在技法上的诸多相通性。 本研究认为,在草书与声乐的技法上存在以下八个方面的相通性:⑴声乐中的发声与收声和草书中的起笔与收笔;⑵声乐用气技巧和草书墨法;⑶声乐发音的准确性与草书书写准确性;⑷声乐控声技巧与草书运笔技巧的节奏和气韵;⑸声乐控声与草书运笔过程的特殊性技法和概念;⑹声乐控声与草书运笔符合人的生理特点;⑺声乐控声与草书运笔适应其“载体”;⑻声乐控声技巧与草书运笔技巧的具体运用。草书与声乐的技法相通性能够涵盖绝大部分书法与声乐的技法相通性,,换言之,其他书体与声乐的技法的绝大部分相通性几乎都能在草书与声乐的技法相通性中找到对应。 本文研究了前人未曾研究过的书法与声乐之技法相通性的问题,故阐发的颇多观点与结论都是崭新的。但由于声乐与书法包括的从属种类较为繁多,每种从属类别所容纳的技法元素更是中西交杂、难更仆数,且不同种类的从属类别之中又有或多或少的相同技法、相似技法、相异技法,故目前较难找到一种十分系统化并合理化的研究方法对声乐与书法进行技法相通性的研究,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书法 草书 声乐 运笔 控声 相通性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92.1;J616.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绪论9-13
- (一)选题依据9
- (二)文献综述9-10
- (三)选题意义10-11
- (四)概念的阐述11
- (五)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11-13
- 二、书法与音乐相通性概说13-21
- (一)书法与音乐相通的历史源流13-14
- (二)书法与音乐的相通性14-21
- 1. 质相通15-17
- 2. 律相通17-18
- 3. 境相通18-19
- 4. 情相通19-21
- 三、探究草书运笔与声乐控声的技法相通性21-53
- (一)声乐中发声与收声和草书中起笔与收笔的相通性21
- (二)声乐用气和草书用墨的相通性21-26
- 1. 吸气与蘸墨22
- 2. 呼气、 用气与用墨22-26
- (三)声乐发音与草书书写准确性上的相通性26-27
- (四)声乐控声与草书运笔在节奏和气韵上的相通性27-29
- (五)声乐控声与草书运笔过程中一些特殊性技法、 概念的内在相通性29-40
- 1. 真假声与中侧锋29-31
- 2. 换声与调锋31
- 3. 转音与转笔31-32
- 4. 连音与连笔32-33
- 5. 断音与折笔33-34
- 6. 颤音与颤笔34-35
- 7. “混合型共鸣”与“万毫齐立、八面出锋”35-36
- 8. 高、低音与灵动、厚重线条36-38
- 9. 直音与直率线条38-39
- 10. 嘶唱、吼唱与飞白、渴笔39-40
- (六)声乐控声与草书运笔符合人生理协调性的相通性40-45
- (七)声乐控声与草书运笔适应其“载体”的相通性45-48
- (八)声乐控声技巧与草书运笔技巧在具体运用中的相通性48-53
- 四、其他书体与声乐的技法相通性概述53-55
- 五、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59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艺术作品等59-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池勇;;试论音乐与书法的相似性[J];书法赏评;2012年04期
2 李维渤;声乐训练中有关音乐修养的几个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3 汪洋;;有形之声、无声之音——音乐与书法的审美通感[J];文艺研究;2011年12期
本文编号:924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924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