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黄庭坚书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08:00

  本文关键词:黄庭坚书学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黄庭坚 书法 艺术


【摘要】: 黄庭坚是北宋的诗书大家,有着书法艺术作品和理论传世,前人也对黄庭坚的书艺多有论述,本文拟在综合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黄庭坚的书学思想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并从美学和艺术学的角度进行展开,以揭示书法艺术理论及其作品的独到之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书法创作。书法创作是书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黄庭坚书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调用笔,并把用笔看作书法创作成功的关键。并对执笔方法和用墨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强调学古,并且认为悟到古人笔法的途径是这样的,那就是“熟观—养心—会心—不知心。”作为北宋的一代著名的草书大家。黄庭坚在如何学习草书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样,黄庭坚的书法创作理论应该说是成了一个较全面的体系了。 2.书法批评。在全部的艺术活动中,艺术批评占有重要的地位,黄庭坚作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一位代表人物,对前代大家和当代书家都有着自己的看法,本文拟从他对东晋的王羲之,唐代的颜真卿,五代的杨凝式,宋代的苏轼,王安石,王著等人的评论和瘦与肥,拙与巧的关系中揭示其“不拘常法”与“得之自然”的精神内涵。另外郭林宗和山巨源是黄庭坚所提到的两个以不俗著称的历史人物,但是以往的著作中都没有对此二人之“不俗”作任何评论。本文准备弥补这一不足。 3.书法作品。分析书学思想不可避免的要对作品进行分析。《艺术学》上讲:“没有艺术产品,就无法确定艺术活动。没有艺术产品,艺术活动是不可思议的”。黄庭坚在书法史上是以创新名世的。他的结体,点画,结构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个人特点,本文拟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的字例。以总结出其作品在形式上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黄庭坚 书法 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29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第1章 艺术创作论8-21
  • 1.1 用笔论8-21
  • 1.1.1 锋藏笔中8-10
  • 1.1.2 执笔和用墨方法研究10-12
  • 1.1.3 意在笔先12-13
  • 1.1.4 得古人笔法的途径:熟观---养心---会心---不知心13-16
  • 1.1.5 笔法境界---沈(沉)著痛快16-17
  • 1.1.6 黄山谷草书论17-21
  • 第2章 艺术鉴赏论21-40
  • 2.1 "临大节不可夺"的精神境界与"不俗"21-24
  • 2.2 "逸"----评王羲之,颜真卿,杨凝式,王安石四家书24-32
  • 2.3 巧拙参半与肥瘦得中32-36
  • 2.4 关于王著书法的历史评价36-40
  • 第3章 艺术产品论40-48
  • 3.1 艺术创新论40-43
  • 3.2 评苏东坡的创新精神43-45
  • 3.3 艺术产品的形式美分析45-48
  • 结论48-50
  • 参考文献50-51
  • 致谢5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李晓黎;;论《诗林广记》对宋诗宋注的摘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吕菲;;晏几道的文化心理与词学思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徐飞;叶润平;;谈范仲淹、欧阳修赋作语言风格的异同并存现象[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刘颖;;文字、才学、议论——关于苏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若干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6 彭鹏;;宋代的五通神信仰——初探《夷坚志》中的五通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7 李晓芳;;浅谈陈师道的尺牍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8 刘培;北宋后期的党争与辞赋创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张毅;;“无声诗”与“无形画”的现象直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耿振东;;轻重学说在宋代的接受与实践[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廖美玉;;东京与两川——王安石、黄庭坚学杜的两种视角[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2 冯晓庭;;孙复《春秋尊王发微》初探[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3 由兴波;;论黄庭坚晚年词、诗、书创作的互补[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王善军;;宋代世家大族的起家和主要类型[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6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一南;晚唐齐梁体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3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域铖;宋诗对白居易诗的受容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璇;宋代茶文化与宋代士大夫意识[D];江南大学;2010年

6 周铁莉;黄庭坚读书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蓓蕾;活动于大观、政和年间的豫章诗社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李继秀;笔简神足—浅析梁楷的水墨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田甘;苏轼记体文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颖;唐宋题画诗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40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940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a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