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半觉篆刻艺术分析
本文关键词:林半觉篆刻艺术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桂林石刻 篆刻艺术 古文字学 还珠洞 摩崖碑 印面 融安县 古玺 篆刻作品 吴昌硕
【摘要】:正林半觉(1907—1983),广西融安县人,是广西近现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和篆刻家、书法家。林先生原名林泉,字半觉,号觉斋、钵园居士、苍松室主人。其精善古文字学,自1940年起,全身心地投入对岭南摩崖碑刻的研究,以毕生的精力搜罗、整理并研究广西石刻,在该领域中成就卓著,有广西碑刻"活字典"之美誉。著有《广西石刻展览特刊》(1946年)、《广西石刻志》(1947年)、《还珠洞唐宋石刻新见》(1949年)、《广西历代平蛮碑纪要》、《元yP党籍碑资料汇编》、《桂林碑林丛话》、《桂林石刻总目》、《浯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 桂林石刻;篆刻艺术;古文字学;还珠洞;摩崖碑;印面;融安县;古玺;篆刻作品;吴昌硕;
【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林半觉金石学与篆刻艺术研究”(桂教科研〔2010〕14号,20101MS031)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292.4
【正文快照】: 林半觉(1907—1983),广西融安县人,是广西近现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和篆刻家、书法家。林先生原名林泉,字半觉,号觉斋、钵园居士、苍松室主人。其精善古文字学,自1940年起,全身心地投入对岭南摩崖碑刻的研究,以毕生的精力搜罗、整理并研究广西石刻,在该领域中成就卓著,有广西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略论桂林石刻的史料价值[J];社会科学家;1990年05期
2 林京海;;桂林石刻[J];中国文化遗产;2008年05期
3 陈剑之;桂林石刻书法艺术与新高职的书法教育[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4 吕华鲜;;桂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特点及开发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杜海军;;论桂林石刻的文献特点与价值——广西石刻研究之一[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何婵娟;;论清代桂林石刻诗歌[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郑艳萍;胡海胜;;桂林石刻景观的生命路径研究[J];人文地理;2006年03期
8 陈乐素;;桂林石刻《元佑党籍》[J];学术研究;1983年06期
9 陈文;桂林石刻中的古代桂林文化教育[J];广西地方志;1998年03期
10 马希;;浅谈《龙图梅公瘴说》碑[J];传承;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祖群;;卢云亭学术生命路径与学术树研究[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莹波;我们在努力让桂林石刻不再“流泪”[N];桂林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徐莹波;桂林石刻“伤痕累累”[N];桂林日报;2005年
3 记者 杨碧蓉 实习生 王东羽;桂林文化又添新内容[N];桂林日报;2006年
4 ;拯救桂林古石刻[N];中国旅游报;2002年
5 唐正安;桂林历史名人赏石考证(下)[N];桂林日报;2006年
6 记者 杨碧蓉;我市新增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桂林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陶世安;桂海碑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8 记者 罗昌爱;桂林实施六大工程推动文化建设[N];人民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徐莹波;我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捐赠寥寥[N];桂林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刘水玉 龙松林;桂林初显国际旅游城市风采[N];经济参考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邹巧燕;桂林石刻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春梅;西南地S@古代法律碑刻奮姙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40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940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