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书法史上的碑帖结合
发布时间:2017-10-02 14:10
本文关键词:近现代书法史上的碑帖结合
【摘要】:放眼整个中国书法史,清末民初时期的书坛极具复杂性和多样性。盛行近千年的传统帖学书法已被碑派书法完全取代,一时间出现“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的现象。碑学书法欣欣向荣,至道光时期发展到鼎盛,却未能逃脱物极必反的规律。由于当时崇碑抑帖风气严重,开始因矫枉过正而出现了单调、草率、程式化等流弊。当时的有识之士提出重新认识帖学,甚至一代倡碑者康有为在晚年也有企望碑帖结合之意向。这一结合并不是一味复辟“二王”,也不是碑与帖的机械罗列和拼凑,而是将二者进行有机地、形而上地融合。沈曾植应运而生,担起碑帖结合的重任,沈氏学书,由帖入碑,却未受时风影响,完全摒弃帖学,他广取博收,求变犯险,苦心经营,最终水到渠成,以碑帖结合面目自成一家。当然,与其同时代走碑帖结合道路的书家不在少数,但像沈曾植一样能在碑学书法一统天下的大环境中仍保持客观、平和、清醒的碑帖观,又在书法实践中自觉地进行碑帖结合,并取得成功的书法家是前所未有的,加之沈曾植复古出新,学养咏之。因而,他对后世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碑学与帖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书法史观,时至晚清,碑与帖都经历了极盛期,二者结合是书法史发展的必然阶段,如今仍是方兴未艾。
【关键词】:沈曾植 碑帖结合 碑学 帖学 清末民初书坛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导言6-7
- 第一章 近现代时期书坛概况7-9
- 第二章 碑帖结合的产生与发展9-21
- 第一节 晚明变革书风的影响9-13
- 第二节 碑学书法的产生与发展13-17
- 第三节 碑与帖的结合17-21
- 第三章 沈曾植与碑帖结合21-33
- 第一节 沈曾植的书法史观21-23
- 第二节 沈曾植书法实践中的碑帖结合23-27
- 第三节 沈曾植与吴昌硕书法比较27-29
- 第四节 沈曾植书法的影响29-33
- 第四章 碑帖结合的时代意义33-38
- 第一节 从旧式帖学到尊碑抑帖33-34
- 第二节 现当代书坛中的碑帖结合34-36
- 第三节 碑帖结合之于当下的启示36-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1
- 后记41-42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4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鹏;梁勇第;;“达其性情,形其哀乐”——论传统书法艺术的“随性”性[J];电影评介;2010年04期
2 周睿;;钩深致远,返本开新——清代前碑派碑学理论的建构[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胡启伟;;高职院校书法欣赏教学案例分析——书法教学中情感教学的思考[J];才智;2012年20期
4 常承;;由“墨戏”看吴为山教授的写意雕塑[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5 于晓倩;;论苏轼的书法艺术成就[J];大众文艺;2012年16期
6 周利明;黄庆山;;中和为本的书法艺术[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年02期
7 戴t熐,
本文编号:960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960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