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唐代《兰亭序》经典化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11:40

  本文关键词:唐代《兰亭序》经典化过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唐代 兰亭序 经典化


【摘要】:《兰亭序》作为书圣王羲之最著名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是书家之圭臬、法书之代表,被历代书家奉为学习的经典。那么,它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经典的呢?本文就是以唐代为一个时间段,将《兰亭序》放在整个唐代书法史中,去探寻其经典化的过程。笔者认为:(一)《兰亭序》本身所具有的极高的艺术质量、巨大的阐释空间和持续的影响力构成了其成为经典的三大要素;(二)唐太宗在《兰亭序》的经典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以《兰亭序》为依据确立了书法的最高审美标准,且令人大量复制《兰亭序》文本,其自身的书法实践也客观上带动了一大批书家学习《兰亭序》,这些从多个方面推动了《兰亭序》经典化的过程、初步确立了《兰亭序》的经典地位;(三)诗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兰亭序》经典地位的确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四)唐代书家在继承《兰亭序》这一经典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创新,尤其是李邕的以行书入碑,意义巨大。另外,《兰亭序》对楷书也有巨大的影响;(五)《兰亭序》虽然在唐代已经成为了经典,但是唐代书家在学习王羲之行书时却更多的是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入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兰亭序》可能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象征性的典范意义,而《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反而更具有实践价值。另外,我们发现定武本《兰亭序》对《兰亭序》的误读主要表现为楷化,这种误读在造成《兰亭序》艺术信息流失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创新。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首次将《兰亭序》这一经典置于整个唐代书法史中,还原其一步步成为经典的过程:(二)深入具体的分析了《兰亭序》跨书体的影响,尤其是《兰亭序》对钟绍京小楷的影响。这一点前人极少谈到,本文首次以《灵飞经》为例,通过具体字例的对比,深入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系,揭示了钟绍京小楷的取法渊源,使《兰亭序》在唐代的经典化过程研究更加全面。
【关键词】:唐代 兰亭序 经典化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92.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引言6-8
  • 第一章 《兰亭序》作为经典的界定8-16
  • 第一节 何谓“经典”8-9
  • 第二节 《兰亭序》作为经典的构成要素9-16
  • 一、“真行书之宗”:极高的艺术质量9-15
  • 二、回味无穷的经典:巨大的阐释空间和持续的影响力15-16
  • 第二章 《兰亭序》经典地位的确立16-22
  • 第一节 唐太宗的介入16-20
  • 一、“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审美标准的确立16-18
  • 二、《兰亭序》文本的复制18-19
  • 三、“心慕手追”:唐太宗的书法实践19-20
  • 第二节 其他艺术形式的推波助澜20-22
  • 第三章 《兰亭序》的传承与创新22-33
  • 第一节 技法和形式的创新:李邕的接受22-28
  • 第二节 跨书体的影响28-33
  • 一、褚遂良的接受28-31
  • 二、钟绍京的接受31-33
  • 第四章 《兰亭序》的替代与误读33-39
  • 第一节 经典的替代:《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意义33-35
  • 第二节 经典的误读:对定武本《兰亭序》的看法35-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43-44
  • 致谢44-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家相;《兰亭》论稿[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慧;千古兰亭风流在—兰亭意象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76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976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d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