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书风比较研究——以敦煌经卷、“新体”和墓志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05 13:17

  本文关键词: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书风比较研究——以敦煌经卷、“新体”和墓志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十六国时期 书风 东晋南朝 书圣王羲之 卷中 隶楷 魏晋风度 沃兴华 法句经 李柏文书


【摘要】:正公元四世纪中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东晋十六国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书圣王羲之和以他为轴心的"新体"书法,而同一时期的北方,书法的形态却是另一种面貌,我们从敦煌经卷中可以发现这样的作品。即使是东晋王朝内部,书法的形态也不完全统一,近年来不断出土的东晋南朝墓志让我们大为惊叹。因此,比较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南北书风在魏晋书法文化的研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其中对于书法发展受到地域文化、书写环境等的影响则是我们思考的主要方向。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关键词】十六国时期;书风;东晋南朝;书圣王羲之;卷中;隶楷;魏晋风度;沃兴华;法句经;李柏文书;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魏晋书法文化世家研究——政治与社会变迁视阈下的艺术史观”(14CF122) 山东省社科规划“从齐鲁到江浙:文化南迁中的两晋书风嬗变——以王羲之为例”(14DWYJ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292.1
【正文快照】: 公元四世纪中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东晋十六国时期,这延伸舒展之势。通篇作品气势连贯’笔力遒劲,风格统一时期出现了书圣王羲之和以他为轴心的『新体』书法,一,是比较成熟的中古写经风格。王羲豪于公元三六一而同一时期的北方’书法的形态却是另一种面貌’我们从年,则此经卷书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晓梅;;七言诗溯源——最早的完整七言诗的新证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张劲秋;州来语考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庄华峰;;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刘伟;试论唐代传奇小说的诗化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宋金亮;;从《世说新语》中再说德行与个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吕斌;;支遁生平事迹及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7 杨彤;;才高位卑的文人——从《世说新语》看孙绰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8 曹静宜;;从《世说新语·言语》篇浅论魏晋人的论辩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9 王莉;;《世说新语》中的自我标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祁凌军;;从《世说新语》的人物品评看《文心雕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锐;;“风景”释义[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宁稼雨;;《世说新语》成书的社会氛围[A];东方丛刊(2000年第2辑 总第三十二辑)[C];2000年

3 丁功谊;;魏晋玄学的总结与终结——论郭象《庄子注》[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4 甘生统;;吴楚文化与皎然诗学[A];第二届江南文化论坛——江南都市与中国文学[C];2013年

5 郑伟;;论嵇康与六朝临终文学现象[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四辑)——中国文论的思想与情境[C];2012年

6 黄若舜;;对“诗言志”与“诗缘情而绮靡”的新思考[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一辑)——中国文论的方与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2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5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莉;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屏;两宋词雅化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10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雪;《世说新语》主谓句系统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苗菊;《世说新语》与《儒林外史》之叙事共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侯晓珊;南朝诗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玉红;《世说新语》被动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勇;《世说新语》范围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袁连;魏晋南北朝琅琊家族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于慧;魏晋南北朝时期旅游文化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两晋十六国时期疫情浅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冯婕,周艳玲,马晓峰;关于十六国时期民族政策的两个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3 刘国石;;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贵族的汉文化修养[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6期

4 杨富;;十六国时期辽西经济中心的形成与发展[J];许昌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何宁生;;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司法制度及建树[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周志芸;;十六国时期佛教的传播类型[J];消费导刊;2007年12期

7 贾小军;;十六国时期河西农牧经济的新发展[J];河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郭晓华;王锋平;;略论十六国时期的史学[J];南方论刊;2008年07期

9 张兴兆;;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君主尚文论略[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张旭辉;;十六国时期农业发展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向群;;论十六国时期河西主要民族的地位与作用[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2 王文光;;儒家思想在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中的作用[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黎大祥;张河生;;十六国时期的货币探讨[A];第二届西北五省区钱币学会协作会议专辑[C];2002年

4 刘驰;;北魏末期的战乱与士族旁支的兴起[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5 胡同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磨合和交融——敦煌北凉石窟怫教艺术文化内涵探析[A];“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许祖华;西安:十六国时期墓出土罕见彩陶仪仗队[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通讯员 胡秋香 魏旭升;库车又发现4座魏晋十六国时期古墓[N];新疆日报(汉);2010年

3 本报记者 胡秋香 特约记者 肖天军;库车发现千年古墓[N];阿克苏日报;2007年

4 何星亮;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类型之一:少数民族融入汉族[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雷蕾;新疆投资3000万建首座地下遗址类博物馆[N];中国旅游报;2009年

6 王耀;后秦皇帝姚兴[N];民主协商报;2005年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 盛春寿;库车汉式墓葬见证了什么[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俄琼卓玛;后秦史[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鹏;十六国时期慕容燕集团文化述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赛;十六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与佛教[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许永涛;十六国时期的“胡族政权”和汉族士人[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磊;汉晋十六国时期镇墓瓶流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许涛;十六国时期羌族姚秦的兴起与建国[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雁鹏;十六国时期后赵国疆域政区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贾文慧;魏晋十六国时期河洛地区少数民族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

8 史霖;十六国时期汉赵国疆域政区的变迁[D];复旦大学;2010年

9 周国琴;十六国时期太行山区丁零翟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任艳艳;慕容氏与北朝社会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76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976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1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