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馥书法篆刻及其书学、印学论著探微
本文关键词:桂馥书法篆刻及其书学、印学论著探微
更多相关文章: 乾嘉时期 桂馥 文字学 书法 篆刻 金石考据 专著
【摘要】:桂馥是乾嘉时期著名学者,以文字学、金石考据学闻名于世,擅长碑版考证,他在书法篆刻艺术上有令人瞩目的成就,时有“六朝以后无隶书,桂未谷先生出,始直接秦汉”的评价。桂馥的书法创作所体现出来的个性审美特征十分明显,在篆刻艺术上他强调复古,主张取法秦汉。同时,他与同时代的金石书画家、学者和行政要员的相互交往也影响其书法篆刻艺术风格帮助其传播。本论文通过对桂馥生平、交游、书法篆刻风格及其相关论著的梳理,以期做到自下而上,自小而大,通过桂馥个案研究还原乾嘉时期金石书家的生活及创作环境,以客观的角度将桂馥在书法史上的形象较为立体的呈现出来。
【关键词】:乾嘉时期 桂馥 文字学 书法 篆刻 金石考据 专著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8
- 第一章 桂馥家世及生平8-28
- 第一节 桂馥其先世8
- 第二节 桂氏三代宗亲8-11
- 第三节 桂馥生平与著述11-13
- (一)桂馥生平11
- (二)桂馥专著11-13
- 1.篆隶碑版类12
- 2.说文训诂类12-13
- 3.诗文杂剧类13
- 4.批校题跋类13
- 5.其他13
- 第四节 桂馥书法、金石考据交游13-28
- (一)桂馥与翁方纲14-22
- 1.书法篆刻交游15-17
- 2.金石、访碑交游17-22
- (二)桂馥与黄易22-23
- (三)桂馥与伊秉绶23-24
- (四)桂馥与阮元24-25
- (五)桂馥与汪启淑、罗聘、王芑孙25-28
- 1.桂馥与汪启淑25-26
- 2.桂馥与罗聘26
- 3.桂馥与王芑孙26-28
- 第二章 桂馥的书法28-45
- 第一节 乾嘉年间书法创作背景28-29
- 第二节 桂馥的书法风格及其成就29-45
- (一)影响桂馥书法的因素——朴学、金石考据与访碑热潮29-30
- (二)尚碑倾向的桂馥隶书书法风格30-34
- (三)伊秉绶工分隶,,与同时桂馥齐名34-36
- (四)时代书风影下的桂馥隶书36-39
- (五)桂馥的行书、指书及篆书39-41
- (六)桂馥的书法成就及影响41-45
- 1.桂馥的书法成就41-43
- 2.书艺传承43-45
- 第三章 桂馥的书学论著及书学思想45-50
- 第一节 桂馥的书学论著及其书学思想45-50
- (一)《国朝隶品》对清初隶书名家风格的概括45-47
- (二)正隶散隶47-48
- (三)桂馥的隶书尚古观48
- (四)桂馥的书法临摹观48-50
- 第四章 桂馥的印学著作50-58
- 第一节 《缪篆分韵》五卷补一卷50-53
- 第二节 《续三十五举》一卷53-55
- (一)《续三十五举》概述53-55
- (二)《续三十五举》的意义55
- 第三节 《再续三十五举》一卷55-56
- (一)《再续三十五举》概述55-56
- (二)《再续三十五举》的发展与可议之处56
- 第四节 《重定续三十五举》一卷56-58
- (一)《重定续三十五举》概述56-57
- (二)《重定续三十五举》的发展与可议之处57-58
- 第五章 桂馥篆刻主要取法及印学主张58-67
- 第一节 桂馥篆刻取法58-61
- (一)秦汉印风格58-59
- (二)浙派印风格59-60
- (三)古玺风格60-61
- 第二节 桂馥的印学主张61-67
- (一)“铁书宗汉铜”——师法汉印继承传统61-62
- (二)治印须讲法62-67
- 1、崇尚秦汉62-64
- 2、正体意识64
- 3、印文形制64-65
- 4、尺寸材质65-67
- 结语67-68
- 参考文献68-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运昌;;须知风骨是飞仙——于连成的书法篆刻艺术[J];收藏家;2005年S1期
2 ;《当代江苏书法篆刻精品晋京展》作品选登[J];书画艺术;2005年02期
3 周善超;;周善超书法篆刻[J];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李建人书法篆刻》[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09年01期
5 盛起伏;;盛起伏书法篆刻选[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0年07期
6 ;“庆世博”·上海书法篆刻精品展作品选[J];上海企业;2010年12期
7 林散之;;题沙曼叟书法篆刻展览四章[J];书画艺术;2011年06期
8 杨宏朝;;杨宏朝书法篆刻[J];经济论坛;2012年01期
9 ;书法篆刻艺术家张金钺艺术剪影[J];黄河之声;2013年01期
10 孙忠堂;;书法篆刻[J];石油政工研究;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纪念一代伟人孙中山——上海市青少年书法篆刻展》赴台湾展出[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2 ;刘笑尘[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3 ;鲁先红[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德卿;在砚田刀石间寻找自我[N];开封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石鑫 通讯员 胡晓刚;新疆第四届书法篆刻展在阿首展[N];阿克苏日报;2009年
3 记者 易飞 通讯员 彭华 实习生 刘涛;荆楚墨韵醉京城 湖北书法篆刻展在京开幕[N];湖北日报;2009年
4 记者阎蓉、实习生朱小娣;第四届新疆书法篆刻展开展[N];新疆日报(汉);2009年
5 张尤;荆楚墨象:湖北书法篆刻展在京开幕[N];美术报;2009年
6 记者项江涛;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记者 续鸿明;北京语言大学成立书法篆刻研究所[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何涤非;“浙风·浙派——浙江省历届国展省展获奖作者书法篆刻精品展”在杭举行[N];美术报;2012年
9 赵f 马志刚;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N];中国矿业报;2000年
10 谢志娟 吕宝林;甘肃省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开幕[N];甘肃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元利;桂馥书法篆刻创作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2 张晓晓;书法篆刻简约风格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3 张丽彬;安徽TC镇希望小学“书法篆刻教室”综合实践活动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孟一;论李白凤书法篆刻[D];河南大学;2013年
5 薛媛;桂馥书法篆刻及其书学、印学论著探微[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986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986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