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论清代“碑行”的发生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09 06:08

  本文关键词:论清代“碑行”的发生与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碑体行书” 汉碑入行 北碑入行


【摘要】:清代特定的社会环境赋予行草书独特的发展契机,并表现出异于其他朝代的审美取向。当碑学兴起,碑、帖共存成为清代行草书取法的特殊形势时,当传统“二王”书风在清代发展遇到一定阻力时,为了寻求新的创作道路,书家不可避免地把碑的某些部分,如用笔、结构、字法、金石气等,与帖学中的行草书结合起来,形成了“碑体行书”。纵观书法史,“碑体行书”的探索,从周亮工、石涛等以“汉碑入行”的尝试,到金农以《西岳华山庙碑》化出的富有金石气的“碑行”,再到赵之谦“以魏碑入行”的成熟,其间这种尝试可能从未间断过,但是从历史上看,这种探索有高潮、有低谷,有成功者、也必然有失败者,这些种种表现都是历史的遗留,给百年后今天的我们留下了很多启示。本文立足于梳理清代“碑行”的发生和发展脉络,分析其特征,探究其原因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影响,对于其在清代碑学发展历程中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作出合理定位。
【关键词】:清代 “碑体行书” 汉碑入行 北碑入行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92.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9
  • 第一章 清初汉碑热潮下的“碑行”现象溯源9-19
  • 第一节 萌芽初期不自觉的“碑行”显现10-15
  • 一、书家的汉碑转向10-11
  • 二、傅山引碑入行的意识11-13
  • 三、周亮工以碑破帖的实践13-15
  • 第二节 行书的变革——从书卷气到金石气的追求15-19
  • 一、清初访碑热潮下的书法趣尚——用笔从“光洁”到“毛涩”的转变15
  • 二、书家将静态碑体文字写成动态行书的尝试15-19
  • 第二章 清前中期“扬州八怪”诸家“碑行”的自觉探索19-30
  • 第一节“扬州八怪”书家群自觉的“碑行”实践19-29
  • 一、汉碑与行书结合的先行者——金农19-23
  • 二、以分篆入行——郑板桥23-27
  • 三、以碑破帖——汪士慎27-29
  • 第二节“扬州八怪”的创造性29-30
  • 第三章 清中晚期北碑风靡下“碑行”的曲折发展30-41
  • 第一节 嘉庆、道光年间书家实践“碑行”的低潮期31-35
  • 一、以隶笔作行书——伊秉绶31-32
  • 二、碑与行结合的“野狐禅”——邓石如、包世臣32-35
  • 第二节“碑行”发展的成功阶段——赵之谦35-41
  • 一、早年初涉北碑35-37
  • 二、中年变法,,北碑入行37-40
  • 三、北碑入行之艰难40-41
  • 第四章 清代不同类型“碑行”探索之刍议41-48
  • 第一节 金农、赵之谦“碑行”成功的意义41-42
  • 第二节 晚清不典型“碑行”之讨论42-48
  • 馀论48-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利明;;北碑书法的方刻及刻手问题之辨证[J];书法艺术;1995年03期

2 田恒铭;;同北碑媲美 与龙门并重——《安徽出土北齐造像》概述[J];书法之友;1994年01期

3 黄`

本文编号:998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998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2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