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演变的分期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07:36
本文关键词:隶书演变的分期研究
【摘要】:对隶书演变过程的研究,过去有人仅以碑铭为依据。而因所据材料数量少,且多集中于隶书演变的后期,所以结论往往有出入。如碑刻之八分要到东汉中后期才形成,而简牍之八分则早在西汉晚期即已存在。因简帛横跨隶书演变的始末,完整的保留了隶书的原貌,能真实反映隶书演变的实况。所以,本文在研究隶书演变的分期进行研究时,以简帛材料为主要依据,并结合同期的碑刻加以对比分析。 在隶书演变研究的上限问题上,学界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将秦简《青川木牍》上的文字认定为早期隶书,并以此为隶书演变研究的上限。然秦简文字既已为隶书,则隶书的产生当早于此。那么,隶书的萌芽形成过程也应纳入到演变的研究当中,而这是目前比较忽视的。对隶书的萌芽过程即隶变的发生,虽然相关研究由来已久,但是多将其视为独立的课题,并未纳入到隶书演变的过程中。而本文则首次将隶变的发生纳入到隶书演变的第一阶段,即隶书的萌芽期。通过对比分析《侯马盟书》等春秋晚期的墨迹文字,将隶变的发生时限上溯到春秋晚期,并认定六国文字也参与了隶变,共同为隶书的形成和隶书字形的来源提供了前提保障。以此为隶书演变的第一阶段。 对已然形成的隶书演变过程的分期上,传统的主流方式是划分为古隶和八分两个阶段。这种分期法大致反映了隶书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规律,但是囿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忽视了古隶与八分之间的过渡。笔者借助理论研究的成果,得出八分的显著特征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施以波挑笔法的装饰。此隶书既非八分,按传统分期法则古隶。然据简帛材料的对比分析可知,施以波挑的古隶与八分存在明显区别。证知古隶与八分之间尚存在一个过渡衔接阶段。这个阶段发生于西汉晚期,因之称其为汉隶,汉隶之前仍为古隶,汉隶之后乃为八分。这是本文对隶书演变分期的一个创新之处。 本文对隶书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期,首先借助理论研究的成果,得出隶书各阶段的特征,并大致遵从由不成熟之古隶到成熟之八分的发展脉络。再通过对比简帛上具体的隶书形象,分析其中的差异,在古隶与八分之间又析出一个过渡衔接阶段,即本文所述之汉隶。同时,根据文献对隶书异名称谓的记载,并参照简帛文字,辨识出各称谓所对应之具体的隶书形象及相互之间的差别。有别于传统研究一概将各异名统归为抽象之隶书概念。
【关键词】:隶书 分期 简帛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引言8-12
- 一、研究现状8-11
- 二、研宄意义11
- 三、研究方法11-12
- 第一章 简帛隶书概论12-27
- 第一节 简帛概述12-13
- 第二节 隶书的名实辨析13-23
- 一、隶书名称之由来14-17
- 二、隶书异名称谓的具体内涵17-23
- 第三节 隶书的演变脉络23-27
- 第二章 隶书的萌芽期:隶变27-31
- 第一节 隶变探析27-30
- 第二节 隶书字形的来源30-31
- 第三章 隶书的原始期:古隶31-39
- 第一节 古隶辨析31-32
- 第二节 秦系古隶32-35
- 第三节 西汉古隶35-39
- 第四章 隶书的规整期:汉隶39-44
- 第一节 汉隶辨析39-40
- 第二节 汉隶作品分析40-44
- 第五章 隶书的定型期:分隶44-53
- 第一节 分隶辨析44-46
- 第二节 分隶作品分析46-53
- 结论53-56
- 参考文献56-58
- 后记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星;初论《石门颂》与汉简书法之关系[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2 裘锡圭;;从马王堆一号汉墓“遣册”谈关于古隶的一些问题[J];考古;1974年01期
3 姜栋;;高凤翰《八分说》解[J];书法;2012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瑞;西北屯戍汉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98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998943.html